政策風格丕變? 學者:賴清德過去像習近平,現在像川普

▲賴清德總統發表520執政週年談話。(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賴清德總統執政滿一週年,有學者認爲,這次520談話之所以對兩岸議題採低調姿態,可能是臺灣的戰略自主性正面臨萎縮,同時政府欲透過和平形象增強民意支持。另有學者認爲賴清德政策風格丕變,「過去像習近平,現在像川普」。

對於今(20)日談話「未提中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分析,去年520就職演說提了7次「中國」,並聚焦北京對臺安全威脅;今年520談話隻字未提「中國」,卻提了7次「美國」,顯示重心放在處理對美關係,以及內政、經濟等議題。

其次,曾偉峰指出,政府打完「抗中牌」之後,已經鞏固了基本盤,現在要塑造能創造和平局勢的形象,增強民意支持,以利於接續而來的大罷免與2026年地方選舉。第三則是考慮到中共的軍事威脅,及美國的壓力。

對於賴政府這一年來,從定義臺灣主權與兩國論、界定大陸爲境外敵對勢力,再到現在採取低調態度的策略性調整,曾偉峰認爲,如果從正面來看,這是展現了臺灣的戰略自主性,儘管這是在美中目前曖昧不明的關係下所產生的自主性。

他進一步解釋,就當前美中臺關係,北京管不到臺灣、華府則不想管,因爲雙方都花更多精力在對付彼此;然而,美中未來若就雙邊競爭設下停損點,或出現談判的甜蜜點,臺灣或將面臨更多來自美中的壓力,戰略自主性可能逐漸萎縮。

曾偉峰相信,政府現正謹慎評估局勢的發展,所以才選擇此時不這麼高調地談論兩岸關係。因爲,一旦美中關係朝正向發展,臺灣可能要回到過去相對較模糊的戰略。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圖/記者任以芳攝)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臺灣學者,則認爲賴清德的政策風格出現轉變,「賴清德過去像習近平,現在他像川普」。他說,過去一段時間,賴清德高度強調意識形態、主權、強烈鬥爭及國家安全,且個性強勢,甚至在國內肅貪與打擊政敵,學界因此有人形容「這個就很像習近平的風格」。

不過他提到,在賴清德近日提出「併購論」之後,似乎又像是川普的交易式、談判式風格,而「開條件」背後的思維,明顯與過去的主權論相違背,因爲主權論強調主權不可交易。

這種談話風格或政策風格的丕變,究竟意味着賴清德個人的態度轉換,又或是幕僚組成的變化,這位學者認爲值得觀察。他指出,若是個人態度轉變,代表賴清德其實具有彈性;如果是幕僚轉換,則需觀察賴的決策圈是否有所調整,而這就不能排除是人事改組的風向球。

這位學者提及,併購論的聽衆並非針對臺灣內部,若講給大陸聽,就是要緩和局勢,爲兩岸關係追求一些空間;若講給美國聽,就是要換得一些談判籌碼,「你美國現在這樣子,我就去跟中國併購」。

但無論講給中美誰聽,他認爲併購論應該都是賴團隊裡面自主的語言,並非來自美國的施壓或北京的影響。

不過,儘管以習近平與川普來比喻賴清德的政策風格,這位學者最後仍強調,「賴清德還是賴清德,賴清德他不是川普,也不是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