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天津史克中期利潤暴漲背後:達仁堂營收連降、屢遭監管處罰

達仁堂近期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8.40億元到20億元,同比增加180%到204%;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5.6億元到6.2億元,同比減少12%到2%。歸母淨利潤大增主要系出售聯營公司中美天津史剋制藥有限公司(簡稱“天津史克”)獲得稅後淨利潤13.1億元;扣非淨利潤下滑主要系本期不再確認其聯營公司投資收益。

天津史克曾爲達仁堂貢獻了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出售天津史克主要系合資協議到期,此舉帶來豐厚收益、淨利潤大增的背後,是達仁堂業績增長乏力、重營銷輕研發、產品多次陷質量問題。

合作到期,清倉天津史克

天津史克成立於1987年,是中國最早的中外合資藥企之一,旗下擁有新康泰克、芬必得、百多邦等多個知名品牌,長期佔據感冒藥、止痛藥、外用藥等市場的領先地位。此前,其股東構成爲達仁堂持有其25%股份、Haleon UK Services Limited【簡稱赫力昂(英國)】持有其55%股份、達仁堂控股股東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醫藥集團”)持有其20%股份。

一直以來,天津史克被視爲達仁堂的“現金奶牛”,2023年,達仁堂的投資收益達2.45億元,佔公司同期總淨利潤的24.82%。

2024年9月,達仁堂宣佈,赫力昂(中國)有限公司【簡稱赫力昂(中國)】積極尋求收購公司所持有的天津史克13%股權,且其報價相較於資產評估價值有35%溢價。基於該交易有利於增加公司現金流入,且符合公司聚焦主業的發展思路,公司擬同意向赫力昂(中國)轉讓天津史克13%股權,交易價格爲17.59億元。該交易於2024年12月底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完成後達仁堂持有天津史克的股權比例由25%變更爲12%。

2025年4月,達仁堂再度公告宣佈,清倉手頭所持天津史克股份,擬分別向赫力昂(中國)轉讓天津史克4.6%股權,交易價格爲6.22億元,向Haleon CHSARL轉讓天津史克7.4%股權,交易價格爲10.01億元。該筆交易於今年6月底完成,至此,達仁堂不再持有天津史克股權。

不過,市場認爲,儘管股權轉讓存在35%的價格溢價,但從長期收益角度考量,這筆交易並不划算。

出售天津史克股權主要系合作到期。天津史克的合資協議原本於2024年9月到期,但已延長至2025年6月。合作到期後,股東方可以選擇清算,也可以由大股東收購。達仁堂曾向媒體表示,中美史克公司的淨資產並不高,選擇清算不合適。國內現在放開外資企業股權比例的限制,最高可以100%獨資,所以大股東赫力昂提出了收購。前任董事長張銘芮曾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此次股權出售主要是因爲40年的合作期到期。張銘芮還稱,出售中美史克股權是爲了戰略調整的需要,並計劃將所得資金用於公司的業務擴張和戰略佈局。

連續兩年一期營收下滑

兩次出售均爲達仁堂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體現在了公司業績上。2024年底,出售天津史克13%股權,達仁堂增加處置收益17.1億元,影響稅後淨利潤14.5億元,在營業收入下滑11.14%的情況下,淨利潤同比大增125.94%,達到22.29億元。2025年,出售天津史克12%的股權實現處置收益15.4億元,稅後淨利潤13.1億元,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計將同比增加180%到204%。

拋開出售天津史克獲得的可觀收益,達仁堂已經連續兩年一期出現營收下滑。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達仁堂的營業收入分別爲82.22億元、73.07億元、14.5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0.33%、11.14%、30.22%。其中,2024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1.62%,降至7.46億元。

2024年,達仁堂的兩大主要業務板塊均在下滑。其中,工業板塊收入約44.91億元,同比下降8.91%;商業板塊收入約31.13億元,大幅下滑17.3%,是導致公司營業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此外,2024年,達仁堂的十大主要產品中,八款的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京萬紅軟膏銷量同比下滑26.88%,清肺消炎丸銷量同比下滑18.72%,紫龍金片、通脈養心丸、安宮牛黃丸的銷量下滑均超10%。而作爲核心大單品的速效救心丸銷售額19.8億元,銷售量下降1.7%。銷量下滑的同時,上述產品的庫存量在2024年出現大幅增長,其中,清肺消炎丸激增590.27%、胃腸安丸激增699.07%、紫龍金片庫存量同比增長431.80%。

達仁堂還存在重營銷輕研發的痼疾。2022-2024年,達仁堂研發費用分別爲1.53億元、1.85億元、1.62億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爲1.85%、2.25%、2.22%;同期,銷售費用分別爲19.69億元、21.26億元、20億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爲23.87%、25.86%、27.37%。2024年的銷售費用中,超過10億元爲市場拓展維護費,4.45億元爲宣傳諮詢費。

業績增長乏力之下,達仁堂除了出售聯營企業股權資產,還對公司所持商業業務進行了調整,即剝離了天津中新醫藥有限公司。2024年,達仁堂以旗下全資子公司天津中新醫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作價,增資津藥太平醫藥有限公司。增資完成後,公司持有的商業業務資產以所持津藥太平醫藥有限公司43.35%股權體現,爲公司的聯營公司,公司合併報表不再確認該業務資產收入,僅按股權比例確認損益。

頻遭監管處罰

近年來,達仁堂及其旗下企業還因藥品生產質量、合規性等方面問題頻頻遭到監管關注和處罰。

2022年,津藥達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仁堂製藥廠因生產的人蔘健脾丸“裝量差異”項不符合規定,被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罰款227548.5元,並沒收了劣藥及違法所得。

2024年11月1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發佈對達仁堂全資子公司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有限公司(下稱“京萬紅”)的警告信,2024年3月18日至22日,FDA對京萬紅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生產設施進行檢查,其存在限制檢查和違反CGMP(現行藥品生產管理規範)的行爲。

2024年11月,津藥達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健民大藥房因存在未按天津市醫療保障服務協議要求落實管理措施的行爲,被醫保塘沽分中心約談主要負責人,責令限期整改。

此外,達仁堂還屢遭消費者投訴。在12315平臺以“津藥達仁堂”搜索,僅今年就有投訴20餘條,涉及藥品質量、虛假宣傳、售後服務等多方面。

對於連續兩年一期出現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出售天津史克後如何填補收益缺口以及如何改進質量控制與售後服務等問題,7月18日,新京報記者向達仁堂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