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支付領千萬罰單背後:強監管從“事後處罰”向“全週期管控”轉變

財聯社3月5日訊(記者 高萍)廣州市匯聚支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匯聚支付”)最新被罰,這也是支付行業年內第二張千萬罰單。財聯社記者瞭解到,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來支付機構領罰單的數量明顯增多,高額罰單亦頻現。

針對此次處罰,今日,匯聚支付對財聯社記者回應稱,此次處罰檢查時間爲2024年第一次牌照換證之前。目前,已完成整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支付公司處罰內容在年內首次出現“通報批評”字樣。一位支付行業分析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相對於今年來央行處罰中僅有“警告”字樣的處罰,此次處以 “警告、通報批評”的情況則顯得更加嚴格。

綜合年內支付公司被罰情況,受訪業內人士表示,反洗錢、商戶真實性及合規性等依舊是監管工作的重點,此外還有一些支付機構此前未加以關注的事項納入監管範圍,監管關注的領域更加細化、嚴格。強監管之下,支付行業全鏈條監管升級。後期,預計科技類的信息安全、數據保護等問題將與傳統反洗錢工作一道成爲監管所關注的重點。

一家支付公司也表示,在日常經營中,深刻感受到監管從 “事後處罰” 向 “全週期管控” 的轉變。例如,央行對反洗錢、商戶真實性、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檢查更爲細緻,甚至延伸至 “危害網絡安全事件未及時上報” 等新型違規行爲。這種強監管態勢倒逼企業加速合規體系迭代,如重構商戶全生命週期管理流程、引入 AI 風控技術提升交易監測精度。

千萬罰單再現 匯聚支付爲何被罰?通報批評釋放什麼信號?

具體來看,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行政處罰決定信息最新公示表顯示,匯聚支付因爲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清算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支付機構管理規定等4項違法行爲,被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180.94萬元,並處罰款880.84萬元,合計被罰沒1061.78萬元。

與此同時,相關當事人亦均被罰,其中,時任匯聚支付副總經理被警告,並處罰款57萬元;時任匯聚支付總經理被警告、通報批評並處罰款50萬元。

對於最新領到千萬罰單,匯聚支付方面迴應財聯社記者稱,近些年,按照人民銀行新的管理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需重新進行牌照換證,同時對監管條例愈加細化、完善和嚴格。此次處罰匯聚支付檢查時間爲2024年第一次牌照換證之前,處罰內容方面,廣東人行支付處主要圍繞機構特約商戶管理、支付賬戶管理、清算管理等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此次涉及違規內容與處罰金額,也是符合監管單位對於支付機構強管理的要求體現。

匯聚支付表示:“目前,已全方位、系統性地完成了整改工作。現階段,公司各項業務正按照既定規劃有條不紊地推進,整體運營態勢良好。”

據瞭解,匯聚支付成立於2008年7月1日,註冊資本1億元,於2014年7月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並於2019年7月續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互聯網支付業務。

“從最新的千萬罰單來看,說明嚴監管仍然在持續。”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處罰內容和方式來看,基本和此前處罰的原因一致,都是常見的老問題,在反洗錢和賬戶管理以及商戶管理方面存在欠缺,雙罰制也仍然存在。

財聯社記者梳理今年來支付公司被罰情況,對於支付公司“通報批評”的處罰字樣在年內首次出現。

王蓬博進而稱,相對於以往央行處罰中僅有“警告”字樣的處罰,此次匯聚支付以及其總經理被處以 “警告、通報批評”的情況則顯得更加嚴格。“通報批評” 會對被處罰機構的聲譽和市場形象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也清晰地表明瞭央行震懾違規機構,維護支付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意願。

監管覆蓋支付業務各個環節 未來數據保護、反洗錢等將一道被重點關注

財聯社記者發現,這也是支付行業年內第二張千萬罰單。此前,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在1月也領到千萬罰單。相比而言,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被罰涉及違法行爲類型更多。

具體來看,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被罰涉及未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的要求;交易信息設置及上送不規範等8項違法行爲。

一位支付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從今年的罰單來看,被罰支付公司以及被罰金額相較於去年同期而言明顯增多,反映出2025年開年支付行業處於嚴監管態勢中。

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25年開年以來,共計有14家支付公司被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處罰(以罰單公佈日期爲準)處罰,合計被罰沒金額超過4000萬元。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支付企業。

如,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京東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提供綜合電子支付服務;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的成員企業,2011年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綜合來看,反洗錢、商戶真實性及合規性等依舊是監管工作的重點,此外還有一些支付機構此前未加以關注的事項,例如“發生危害網絡安全的事件時,未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從罰單涉及的內容來看,涵蓋了反洗錢、商戶管理、網絡安全等多個方面,既有頻繁出現的反洗錢和商戶管理等‘頑疾’,也有新的處罰內容披露。”王蓬博認爲,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的監管正在覆蓋了支付業務的各個環節。

整體來看,王蓬博稱,嚴監管持續,監管內容更加細化和嚴格,說明央行對行業的管理更加深入,也展示了央行維護行業良心發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決心。

展望後期,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爲,伴隨着監管頂層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監管科技水平的精進,違規機構的“小動作”已難以藏身,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後續,預計科技類的信息安全、數據保護等問題將與傳統反洗錢工作一道成爲監管所關注的重點。

強監管態勢倒逼合規體系加速迭代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被罰的支付公司中,不乏存在在開年來已兩度領到罰單的情況。

一位支付行業分析人士稱,這也反映出部分支付公司對於老問題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積極充分的利用新技術來解決諸如商戶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另外,未能建立有效的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對業務中的風險點識別和防控能力不足,員工合規意識淡薄,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規範不熟悉、不重視。

除了上述兩點原因,在王蓬博看來,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支付市場競爭激烈,從利益角度考慮,忽視合規經營,甚至爲了獲取更多的商戶和交易,放鬆對商戶和客戶的審覈標準。

王蓬博建議,一切都形成制度,建立健全全面、細緻的合規管理制度和流程,確保各項業務操作有章可循,嚴格遵守反洗錢、賬戶管理、商戶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對於支付機構,蘇筱芮建議及時梳理及研判當前合規形勢,將合規工作落實到支付業務的各流程環節,做好合規培訓的同時不斷增強風控能力及科技水平。王蓬博也建議支付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強對業務操作的監督和制衡;提高全體員工的合規意識,將合規理念貫穿於業務經營的全過程。

一家支付公司表示,強監管態勢倒逼企業加速合規體系迭代,如重構商戶全生命週期管理流程、引入 AI 風控技術提升交易監測精度。支付行業需不斷完善內部制度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築牢支付產業健康發展防線,借力科技創新,不斷沉澱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