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房市交易「老屋當道」屋齡30年以上交易佔比超過一半
房市交易老屋當道。聯合報系資料照
房市交易「老屋當道」,據內政部統計,今年第2季全國住宅買賣移轉筆數共24,390筆,成交房屋平均屋齡爲31.09年,續寫新高,顯示民衆購屋多集中於中古住宅,且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交易佔比高達57.2%,超過一半。
在屋齡結構上,國人買新屋比例明顯偏低,全國「一年以下」新成屋交易僅佔5.1%、1,244筆、「一至五年」僅佔1.91%、466筆,合計不到一成,僅7.01%。
相較之下,老屋交易佔比遠超過新屋,其中「30至40年」佔25.97%、6,334筆;「40至50年」佔23.5%、5,731筆;「50年以上」則佔7.73%、1,885筆,合計超過一半,代表臺灣住宅市場高度集中在中古老屋,且房屋老化問題日益嚴峻。
從六都來看,北中南市場差異明顯。臺北市平均成交屋齡達36.9年,是全國最高,且40至50年的老屋佔比達37.52%、1,031筆,50年以上更高達17.36%、477筆,代表超過一半的交易集中在屋齡40年以上,也帶出都更需求迫切。
新北市平均成交屋齡31.91年,交易多落在30至50年之間,其中40至50年佔24.91%、1,302筆,也是以老屋爲主流。
桃園市出現不同態樣,平均成交屋齡僅22.52年,是六都中交易屋齡最年輕,其中「一年以下」的新成屋佔比高達20.8%、775筆;「一至五年」也有3.44%、128筆,合計超過二成四,反映近年大量新建案推動市場年輕化,不過仍有不少中古交易,30至40年佔18.38%、685筆,40至50年佔16.13%、601筆。
臺中市的特色則是中古大樓市場熱絡,平均成交屋齡33.84年,有41.46%、1,044筆的交易集中在30至40年;臺南市的新屋比率相對突出,「一年以下」新屋佔比達6.02%、105筆,在六都中僅次於桃園,反映近年推案量增加,不過30至40年仍佔35.21%、614筆,顯示中古老屋仍是主力;至於高雄市,平均屋齡31.02年,屋齡30年以上合計超過五成,其中30至40年佔30.86%、770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