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買賣屋齡創新高 這一都老屋交易比破7成
臺中近年房價飆升。(葉思含攝)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4年Q4全國平均買賣屋齡來到29.7年,相比去年同季增加了1.9年,創下17年來歷史最高齡!觀察六都,平均買賣屋齡相比去年同季皆同步增加,且除了桃園市,其餘五都平均買賣屋齡,均攜手來到史上最高齡,其中臺中老屋交易比突破7成。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購屋族房子越買越老,房價高漲應是最大主因,加上限貸政策緊縮,民衆房貸負擔門檻增高,都促使購屋族以犧牲屋齡來換取房價。以臺北市來說,因精華市區開發飽和、土地及新案供給有限,市場供給以老屋爲多,加上北市新屋平均單價破百萬元,與老宅價差達30萬元,對購屋族來說,老宅門檻更好入手。
另一方面,受地區都更、危老推動紅利誘因,購買老屋價值性增強,也是推促交易屋齡逐漸走高的因素之一。尤其位居精華區的老屋,機能強,具地段優勢與市場競爭力,銀行估值也不低,因此老屋需求高、去化也快。
觀察六都,老屋市場交易最活絡的前三名縣市,分別爲臺中市、臺北市及臺南市,老屋交易佔比均超過6成,尤其臺中市,爲六都中唯一買賣屋齡比平均住宅屋齡還老的縣市,臺中住宅平均屋齡僅29.7年,住宅年輕程度僅次於桃園市,但平均買賣屋齡卻達33.9年,偏好購買30年以上老屋交易比例更高達7成,超越老宅最多的臺北市,榮登六都老屋市場最活躍的城市。而桃園市平均住宅屋齡27.7年、平均買賣屋齡僅21.7年,摘下六都屋齡最年輕雙冠王,新屋交易比例達25.9%,亦爲六都之冠。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臺中市新案供給主要集中在如七期、十四期、單元十二等重劃區,價格水位高,以七期新屋最高單價已站上9字頭,而觀察市區成熟區段,如發展較早的北區、中區、西區等,擁有便利的交通、商業機能與學區優勢,可獲得較成熟的生活機能與房價考量下,讓購屋族更傾向市區中古宅;加上臺中近年危老重建熱絡,累計已覈准超過800案,僅次於臺北市高居全臺第二,鬧區老屋的整合力道強,也激勵中高屋齡物件的交易量,進而推升全市的買賣平均屋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