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貿易戰將令美喪失經濟主導地位

參考消息網4月5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3日發表題爲《特朗普的貿易戰可能使美國喪失經濟主導地位》的文章,作者爲帕特里西婭·科恩。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在過去近80年裡塑造並主導着全球經濟體系,這個體系是由一個強有力的指導性願景所推動的:貿易和金融基於合作與同意,而不是脅迫。

這一體系儘管存在種種缺陷,仍鞏固了美國作爲世界上最富有國家和唯一金融超級大國的地位。該體系所帶來的法治、穩定和信任幫助美元成爲全球交易的首選貨幣,使美國成爲全球投資的中心。

而通過挑起一場全球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有可能拋棄上述基於共同利益的願景,代之以認爲尖銳經濟衝突不可避免的展望。對宏偉目標、互利協議或共同價值觀的追求已不復存在。在這個新秩序中,強國決定規則,並通過恐嚇和赤裸裸的強權來執行規則。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願景,”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家格雷格·格蘭丁說,“其首要原則是,各國沒有共同利益,而是有固有的利益衝突。”這種觀點是特朗普決定4月2日開始全面徵收關稅的幕後原因。

就任總統兩個多月以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導致股市、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華爾街分析人士預測,美國和世界各地的通貨膨脹率將上升,經濟增長將放緩。

但許多經濟學家和政界領袖表示,與美國在戰後全球秩序中建立起來的獨特權力和地位可能蒙受的長期損害相比,上述季度性損害微不足道。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其企業享有的優勢以及吸引投資者和創新者的聲譽都岌岌可危。

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亞伯拉罕·紐曼說,特朗普拒絕合作的態度“從長遠來看,將破壞美國的經濟安全”。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說,不考慮共同利益可能會破壞長期目標。在他看來,美國政府“做交易”的態度反映了特朗普作爲房地產開發商的背景。在那裡,欺凌也許很常見,每筆交易都是一次性的。這種做法讓特朗普賺了錢,但也導致他多次宣佈自己的企業破產。

依靠脅迫而不是合作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通行做法,它最終加速了德國的納粹化、日本帝國主義的興起和一場毀滅性關稅戰爭的爆發。

商業聯繫將使各國團結在一起,這是一項指導原則。然而,特朗普顛覆了這一理論。他不關注經濟聯繫帶來的共同利益,而是試圖利用它們的脆弱性。

事實上,特朗普是二戰後首名通過經常違反國際協議、攻擊盟友、蔑視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等軟實力工具來追求本國利益的美國總統。

如果各國認爲全球秩序是由一個反覆無常的領導人主導的,它們就會尋找替代方案。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降低美元的地位,減少盟國對美國科技和產品的依賴。(編譯/胡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