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專訪|WTO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元或提前失去主導地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天津報道
“我認爲存在兩股不可逆轉的力量:其一是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規律,任何政府都難逆比較優勢的潮流而動;其二是圍繞規則制定的協調與合作。儘管我們可能經歷一段時間的混亂,但這兩股力量——違背比較優勢的不可持續性以及應對全球挑戰所需的國際合作——可能會在某個時候讓我們回到對話,從而推動多邊貿易規則改革的成功。”原世界貿易組織(WTO)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Robert Koopman)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6月24日至26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2025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辦。庫普曼在會議間隙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的所謂“對等關稅”攪動世界,關稅的直接效應可能使美國經濟增長率降低0.5%至0.75%,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約爲0.1%。雖然他不認爲美國可能很快將面臨衰退,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不確定性對投資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兩任任期內多次抨擊WTO,並威脅若繼續“讓美國吃虧”就會“退羣”。庫普曼認爲,特朗普政府可能還不至於走這一步,因爲退出後再想加入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更有可能是,美國不積極履行成員義務,但也不會真正退出,而同時,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混亂反而促成其他成員推動WTO規則改革。
談及美元的前景,庫普曼指出,當前多數討論認爲,美元至少在未來10到20年內仍將保持主導地位,但其他貨幣的作用將逐步提升;但他認爲,這種轉變可能會加速到來。這背後有兩方面最主要的原因:一是美國的財政失衡問題,二是投資美債的安全性。“美元債券長期被視爲最安全的投資標的之一,各國都需要美元來進行對美貿易和投資。但如今,美國財政赤字的不確定性疊加投資安全性的疑慮,可能共同削弱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如何影響美國經濟?“產業鏈迴流”有何成效?WTO未來何去何從?世界貨幣體系將面臨怎樣的調整?針對這些問題,庫普曼一一做出迴應。
不確定性成美國經濟新標籤
《21世紀》:隨着特朗普政府的經濟議程,如關稅政策,引發大量爭議,你認爲美國經濟走向會如何發展?這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何種連鎖反應?瑞·達利歐等人警告稱,美國可能出現一場比衰退更嚴重的低迷。你怎麼看?
庫普曼:特朗普政府的貿易和國內經濟政策,以及其地緣政治策略,可能導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過去10至15年,除新冠疫情期間外,美國經濟一直充滿活力與創新。然而,當前政策在國內經濟和全球市場中製造了諸多不確定性。關稅將推高商品價格,同時增加企業生產所需零部件的成本,這不僅影響國內生產,還波及全球出口商品。關稅水平的不確定性以及與其他國家關係的不確定性,已使許多國內外企業推遲重大投資,包括新建工廠、開發新產品或制定市場策略。這些投資放緩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超過關稅本身的直接效應。
根據我的研究,關稅的直接效應可能使美國經濟增長率降低0.5%至0.75%,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約爲0.1%。考慮到美國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率接近3%,這種減速尚不至於引發衰退,而是一種增長放緩。然而,除了關稅的直接影響,更值得關注的是關稅通過抑制投資,對美國經濟所帶來的間接影響。
《21世紀》:讓我們來具體談談這些政策。特朗普政府正試圖通過關稅重塑全球供應鏈結構。從長遠來看,你認爲這將對國際貿易產生怎樣的影響?
庫普曼:我認爲國際貿易將經歷一段增長較慢的時期,持續時間取決於供應鏈的適應速度。從過往的全球衝擊事件來看,無論是金融危機、新冠疫情,還是俄烏衝突,全球貿易展現出了驚人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這些衝擊會帶來短期負面影響,但隨後全球貿易會尋找新路徑、建立新貿易伙伴關係,外國直接投資流向新地區來實現調整。儘管全球化進程因此放緩或出現重組,但並未逆轉。
以俄烏衝突爲例,原油和糧食市場初期受損,但通過新貿易伙伴關係的建立,貿易量恢復到了以前的水平,只是貿易網絡出現了變化。因此,特朗普的關稅可能引發類似貿易重構,各國與美國的貿易量出現下降。不過,即便不會完全被孤立於全球貿易之外,美國作爲全球貿易中心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將被削弱。
《21世紀》:本屆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帶來的是短期問題,還是會對全球貿易造成長期損害?
庫普曼:這種損害將是長期的,其根源至少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正如我們在特朗普1.0時期所見,他的貿易政策具有較強攻擊性和單邊主義特徵,但即便在他未能連任、拜登當選總統之後,拜登政府仍保留了部分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政策。因此,可以預見,在下一屆政府中,這些政策中的某些部分仍將持續。其次,美國作爲可信賴貿易伙伴的形象受到損害。自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的主要奠基者和支持者。國際社會普遍對美國經濟抱有良好預期,視其爲理想的投資目的地,是一個政策穩定、遵守規則的可靠經濟體。當企業考慮是否在美國建廠時,規則的可預期性及穩定性是重要考量因素。而特朗普政府卻在規則方面製造了很多不確定性,從而削弱了美國的品牌價值。我認爲這種變化是根本性的,未來許多國家和企業將以更審慎的態度看待美國,並對可能危及其經濟活動的政策變動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21世紀》:你在全球價值鏈領域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目前,美國推動的“產業迴流”和“近岸外包”政策進展如何?
庫普曼: 我認爲,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確實可能提升美國製造業對本土最終需求的供給比例,這個結論出乎我的預料。不過,我們需要明確幾點:第一,美國最終需求本就高度依賴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內的本土經濟活動。作爲服務業主導型經濟體,美國大部分消費來自於服務業。其次,這種產業迴流代價高昂,將資本和勞動力從現有優勢領域重新配置到本土生產,實際上是在發展美國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而其他國家能以更低成本生產這些商品。我們需要警惕認知誤區:提高本土供給比例與經濟增長是兩回事。許多國家尚未意識到,單純擴大面向國內需求的生產規模,並不等同於實現經濟快速增長。
WTO規則改革已箭在弦上
《21世紀》:在處理當前貿易爭端方面,WTO被質疑行動滯後,你怎麼看?有什麼建議?
庫普曼:我認爲WTO仍然至關重要。儘管美國採取了似乎違背WTO義務的單邊貿易行動,但多數國家仍在履行WTO承諾,特別是在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中,即便它們正在對美國進行反制。全球80%的貿易仍在WTO最惠國待遇框架下進行,這一多邊貿易體系很可能會持續運行。這對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即使它們與美國的關係可能不一定遵循WTO的最惠國待遇規則。
不過,WTO規則確實需要更新。這方面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一方面,現行規則制定時,發達市場經濟體及其運作原則佔據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如今這些規則已促使許多國家實現了快速增長。因此,發達經濟體認爲,部分發展中國家不應再享受過去的特殊待遇,這些國家承擔的義務應該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先行規則背後的核心理念也需調整。政府在經濟增長和應對全球挑戰中的角色正在變化,而WTO規則並未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全球衛生危機等新挑戰,這意味着未來的經濟發展可能不得不走上一條與過去不同的道路。當務之急是WTO成員進行協商,推動規則更新以應對這些新形勢。中國、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印度等必須協力制定能讓各方接受的新規則體系。
《21世紀》:我們都認同WTO需要改革,但這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在談判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但鑑於美國屢屢威脅退出WTO,你如何看待“沒有美國的WTO”這種可能性?
庫普曼:我認爲美國不太可能真正退出。一旦退出,若想重新加入就必須經歷漫長的准入談判——這意味着要重新接受一系列承諾和義務的約束。中國經歷過入世談判,深知其中艱辛。順便說一句,這套機制對中國很有效,中國充分利用了入世申請和規則。但美國恐怕不願經歷這個過程。
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國不會積極履行成員義務,但也不會真正退出。美國政府造成的混亂反而可能促使各成員國達成共識:“讓我們共同商討規則改革。”屆時,美國或許會說:“我們願意參與部分能夠接受的討論。”但若改革方案最終未能達成,美國很可能選擇繼續留在WTO,只是保持相對消極的態度。
美元的主導地位或加速滑落
《21世紀》:當前,美元依然是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但其霸權地位正受到質疑。你認爲美元面臨哪些挑戰?
庫普曼:當前多數討論認爲,美元至少在未來10到20年內仍將保持主導地位,但其他貨幣的作用將逐步提升——這並非壞事。不過,我認爲這種轉變可能會加速到來。
這背後有兩方面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美國的財政失衡問題。美國政府持續入不敷出,財政赤字高企,不得不大量發行債券,而其中很大部分由國際投資者持有。如果外國債券買家開始質疑美國債務規模,擔憂美國能否通過通脹或違約來化解債務危機,這將推高美國的借貸成本。其次是投資安全性。美元債券長期被視爲最安全的投資標的之一,各國都需要美元來進行對美貿易和投資。但如今,財政赤字的不確定性疊加投資安全性的疑慮,可能共同削弱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這確實爲其他貨幣提供了潛在機會,比如歐元。
《21世紀》:近期中東局勢持續升溫,你認爲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何種影響?尤其體現在能源價格和貿易航線方面,會出現哪些變化?
庫普曼:中東局勢升級可能嚴重擾亂能源市場和貿易流動,通過推高能源價格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雖然當今世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已較歷史水平顯著降低,因此,它的影響可能有所減輕,但仍然具有破壞性。我們希望衝突各方能找到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持續受阻。最關鍵的是霍爾木茲海峽的能源運輸。相比之下,貨物貿易受影響較小。歐洲將比美國遭受更大沖擊,因美國主要經濟活動依賴與中國和歐洲的跨洋貿易。雖然美國不受直接影響,但全球經濟受損仍會外溢至美國。我們期待這場衝突能和平解決。
在市場層面,儘管局勢緊張,黃金、瑞士法郎等避險資產受到青睞,但美國股市似乎表現良好。這表明市場認爲衝突不會失控。但必須指出,市場在預測未來走勢方面未必具有先見之明。雖然很多人認爲市場預期是全球經濟的最佳晴雨表,但有時市場未必能準確反映基本面。
《21世紀》:展望未來,在美國政策變動、世貿組織改革滯後、地緣衝突頻發等多重不確定因素交織的背景下,你認爲在未來十年內應如何構建一個既公平又穩定的全球貿易體系?
庫普曼:我認爲存在兩股不可逆轉的力量:其一是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規律,任何政府都難逆比較優勢的潮流而動;其二是圍繞規則制定的協調與合作。儘管我們可能經歷一段時間的混亂,但這兩股力量可能會在某個時候讓我們回到對話,從而推動多邊貿易規則改革的成功。
(實習生範書晴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