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美“關稅俠”變本加厲損人難利己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3月25日刊登題爲《“關稅俠”變本加厲》的文章,作者是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安妮·克魯格,內容如下: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是進口關稅的堅決倡導者,他曾驕傲地自詡“關稅俠”,並宣稱“關稅”是“字典裡最美麗的詞彙”。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通過提高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的關稅和削弱世界貿易組織,他曾嚴重擾亂多邊貿易體系。而在重返白宮後,他所實施的關稅的規模和範圍震驚了全世界。

特朗普貿易政策的辯護者聲稱,他的關稅威脅只是一種談判策略,並且最終將有利於美國經濟。但他近期的行爲表明,與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不同,特朗普將全力推行自己的保護主義貿易議程。

不過特朗普的終極目標仍不明確。他似乎始終秉持認爲進口產品天生有害的極錯誤觀念。

從全球視角來看,關稅多半弊大於利。雖然有人認爲關稅有利於國家安全,但現實是關稅將提高成本和降低國內生產的品質,從而損害它們原本意在保護的經濟體。

經濟學家們已經公正地對特朗普的貿易議程提出了批評。但許多特朗普支持者錯誤地相信,美國的貿易伙伴將承受特朗普關稅的最大沖擊。事實上,美國承受的經濟負擔將更爲沉重,並可能持續加劇。除了以國內生產替代進口商品的極高成本,報復性關稅也勢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

在這些直接的代價之外,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和言論已激起美國生產者和消費者中的不確定性。鑑於美國大約2/3的進口商品是國內製造業所必需的原材料,製造業者現在將面臨關鍵要素投入成本上升的前景。許多製造商已在爭相獲得替代供應商——通常以更高的價格,或囤積原材料以防範未來的供應中斷。

雪上加霜的是,已在運往美國途中的貨物將面臨延誤和更高關稅。其後果是,企業紛紛推遲投資決定,以便在情況更加明朗後再實施長期計劃。

這種政策不確定性將對依賴外國生產商的國內產業造成沉重打擊。例如,特朗普揚言對進口自歐盟的酒精飲料徵收驚人的200%關稅。作爲迴應,企業尋求豁免的遊說活動激增。

投入成本上升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依賴於這些材料的產業裁員。特朗普關稅已經在顛覆美國汽車業,可能使每輛新車的售價上漲數千美元。而且鑑於在美國新建一座汽車組裝廠可能耗時長達七年,國內產量的顯著增長仍然是很多年後的事情。

這些擾亂可能造成深遠的宏觀經濟後果。美國消費者信心已降至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人們擔心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將推高通脹。與此同時,他的貿易戰已引發股市拋售,投資者擔心貿易戰對國內產業造成影響以及關鍵貿易伙伴關係可能喪失。

諷刺的是,特朗普遏制通脹的諾言對他贏得選舉勝利曾起到重要作用。但正如經濟學家米奇·萊維和邁克爾·博爾多所指出的,提高關稅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減緩經濟活動、增加失業率並進一步推高物價。

並不讓人意外的是,美國的經濟前景正變得日益黯淡。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下調了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警告稱“貿易衝突”可能遏制經濟活動並導致通脹加劇。該組織預計,美國經濟增速將從2024年的2.8%放緩至2025年的2.2%和2026年的1.6%。加拿大的經濟增長預計將放緩至0.7%,而墨西哥甚至可能陷入衰退。

但特朗普不計後果的貿易戰的影響範圍將遠遠超出北美。經合組織也下調了其全球增長預測,預估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3.2%下降至2025年的3.1%和2026年的3%。

尚不清楚這一趨勢是否還能逆轉。而特朗普政策導致的不確定性可能把美國推入衰退——這一前景似乎越來越可能出現。(編譯/曹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