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30分鐘 瞬間湧出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水量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昨天下午溢流,大水夾帶黑泥衝進光復市區,造成慘重災情,市區街道滿目瘡痍。記者劉學聖/攝影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昨天下午溢流造成當地至少14死、34傷,失聯更高達124人,爲何會這麼嚴重?從「馬太鞍堰塞湖」二個月監測紀實顯示,昨天14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短短30分鐘,等同有1540萬噸的水瞬間涌出,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農業部委託國立東華大學做的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其中最新情資彙整與預估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於9月23日14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發生溢堤短短30分鐘,水位就從1141m降到1127m,差距高達14m,換算堰塞湖面積約110公頃,等同於有1540萬噸的水瞬間涌出,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陽明交大防災中心指出,09/23湖面約137公頃,堰塞湖蓄水量約8637萬噸(滿水量約9,100萬噸,已達庫容量95%),湖面距離溢流口高差約3.6公尺。 目前堰塞湖水位距離溢流口小於5公尺,每小時入流量約120萬噸,可能於9/23中午前溢流。

量測估算:天然壩高約200m、壩寬約2,300m、壩長約600m,壩體體積約2億m³;滿水庫容約8600–9100萬m³;8/20時庫容約3960–4800萬m³(43–53%),湖面距溢流口約39–50m。

預估溢流時程:無豪雨條件下,約10月初可能發生壩頂溢流;若累積降雨量達400–800mm,溢流時程將大幅提前(9/10–8/30不等),作爲警戒決策依據。

極端潰決情境:假設2小時內潰決100m、流出約7300萬m³(80%庫容),洪峰約16336cms;潰後約40–60分鐘抵達下游關鍵保全點,故疏散與通報須先期啓動與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