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還在下!馬太鞍溪堰塞湖已流掉2.7萬座遊池 還有9千泳池水量
記者郭玗潔/花蓮報導
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昨(23)日下午2時50分發生溢流,約6000座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夾帶大量土石和泥沙,瞬間淹進市區,造成15人傷亡。而截至今天,堰塞湖累計已溢流掉2萬7200座游泳池的水量,目前蓄水量雖然僅剩四分之一,但仍有2300萬噸蓄水量,也就是約9000座泳池的蓄水量,加上今日光復鄉仍雨勢不斷,下午3時許再度下起傾盆大雨,多處仍處於淹水狀態,民衆害怕堰塞湖仍有相當危險性。
所幸林業署花蓮分署稍早指出,集水區上游仍有降雨沖刷壩體,雖有局部水量流出,但並無新的壩體潰裂,暫時沒有第三波的洪峰。
▲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空拍。(圖/地方中心翻攝)
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後,短短30分鐘,水位瞬降14公尺,溢流水量約6000座泳池,洪水先將馬太鞍溪橋沖斷後,又夾帶泥沙衝入光復市區,汽車全被洪水沖走,道路一片混亂,只見一排車遭洪水推擠成一團,災情造成花蓮縣光復鄉因淹水死亡15人,受傷32人,失聯17人。
今(24日)現場空拍勘查,發現原始壩頂高度原本高達200公尺,現在只剩下120公尺,足足少了80公尺,另外蓄水量從9100萬噸降至2300萬噸,共溢流6800萬噸的水量,換算成游泳池蓄水量,約溢流了2萬7200座游泳池的水量後,目前蓄水量僅剩四分之一。
然而,堰塞湖還有2300萬噸蓄水量,約9200座游泳池水量,仍有一定的危險性,今(24日)不僅持續發生溢流情況,也不時下起大雨。林保署表示,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呼籲民衆應確實配合政府指令避難,切勿靠近馬太鞍溪河道,不過也研判,集水區上游仍有降雨沖刷壩體,雖有局部水量流出,但並無新的壩體潰裂,暫時沒有第三波的洪峰。
▲光復鄉雨勢不斷,下午又下起大雨。(圖/記者陳煥丞攝,下同)
據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教授李錫堤指出,可將「堰塞湖」看做非天然或人工的水庫,而是地震、山崩或土石流等產物,像是這次馬太鞍溪堰塞湖,就是因爲之前地震,加上薇帕颱風豪雨引發上游大規模崩塌而形成的堰塞湖,類似堰塞湖在臺灣很常見,最著名是921大地震山崩後形成草嶺潭堰塞湖,而小林村滅村也是堰塞湖造成。
李錫堤舉921大地震山崩後形成的堰塞湖爲例,當時政府在1到2個月內克服困境,吊掛重型機具做出「引水道」來疏通堰塞湖,但這次馬太鞍堰塞湖形成2個月卻沒有作爲,顯示政府防災有重大檢討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