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煮錯超飆血糖 哈佛研究:換吃1物糖尿病風險降19%
馬鈴薯不同的烹調方式,對健康影響也不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馬鈴薯是一種相當受歡迎的食材,不同的烹調法能創造出截然不同的風味,對健康的影響也有很大差異。營養師呂美寶分享哈佛研究指出,炸馬鈴薯最容易增加糖尿病風險,烤、煮或壓成泥則沒有顯著增加,不過,馬鈴薯仍屬於高升糖食物,食用量還是要注意,若能替代成全谷雜糧,和炸薯條相比,糖尿病風險可降19%。
營養師呂美寶在臉書粉專指出,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馬鈴薯不同的烹調方式,對健康有截然不同的影響。若用炸的,每週吃三份,糖尿病風險會增加20%。
呂美寶表示,研究也指出,烤、煮或壓成泥的馬鈴薯,糖尿病風險並沒有顯著增加,如果把馬鈴薯替代成全谷雜糧,糖尿病風險能有效降低,替代炸薯條可以降19%、替代成其他烹調方式的馬鈴薯則可降4%。
呂美寶指出,炸薯條是高升糖、高油脂、高鹽分的三重高熱量組合,經常吃容易導致體重上升,進而提高糖尿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羣的風險,過高的鈉含量,也會導致高血壓、中風及腎臟疾病的發生。此外,反覆高溫油炸,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丙烯醯胺,這是一種潛在致癌物質,與神經毒性、癌症風險相關,因此,一定要減少吃炸薯條的頻率。
呂美寶表示,馬鈴薯用蒸煮或烤,升糖指數相對來得低一些,冷卻後再吃可以增加抗性澱粉含量,讓血糖不致於過度震盪。馬鈴薯屬於高升糖食物,建議食用時要與全谷雜糧、蔬菜等高纖食物作搭配,若吃過多,血糖一樣快速上升,長期下來會增加胰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