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縣:多元化解機制溫情化解30餘萬繼承糾紛
近日,凌雲縣綜治中心充分發揮多元化解機制優勢,在凌雲縣法學會資深諮詢專家(會員)的專業支撐下,成功調處一起涉及30餘萬元定期存款的遺產繼承糾紛。這起糾紛的圓滿解決,不僅高效便捷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爲羣衆直接節省了數千元公證費用,避免了耗時耗力的訴訟程序,生動踐行了“高效便民、司法爲民”的服務宗旨,贏得當事人由衷讚譽。
據悉,存款人張老先生(化名)去世後,其配偶吳女士在銀行辦理30餘萬元定期存款繼承手續時,與其他繼承人(張老先生的子女)就具體分配比例產生了分歧。銀行依據規定,要求繼承人必須提供公證處出具的繼承權公證書或法院生效裁判文書方可辦理。面對數千元的公證費用或可能耗時數月的訴訟流程,一家人陷入了兩難境地,親情也因此蒙上陰影。
一籌莫展之際,吳女士瞭解到凌雲縣綜治中心設有專業的矛盾糾紛調解平臺,抱着試一試的想法,吳女士與其他繼承人共同向綜治中心提交了調解申請。
綜治中心接到申請後高度重視,迅速指派由經驗豐富的法學會諮詢專家(同時是資深法學會會員)牽頭,聯合中心專職調解員組成調解小組。調解小組第一時間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面對面溝通。
調解伊始,法學會專家首先耐心傾聽了各方訴求,精準梳理出爭議焦點——即各繼承人對法定繼承份額的理解差異。專家結合具體案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當事人逐條解讀了《民法典》關於法定繼承順序和份額的規定,明確了吳女士作爲配偶以及子女作爲第一順序繼承人的具體權利份額,消除了法律認知上的模糊地帶。
在明確法律框架的基礎上,調解員與法學會專家緊密配合。一方面從維護家庭和睦親情出發,引導各方回憶過往親情、體諒彼此難處,進行換位思考;另一方面,依據法律規定和客觀事實,提出兼顧法理與情理的分配建議。調解過程中,專家和調解員反覆溝通,耐心疏導,逐步消融了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情緒。
經過調解小組,特別是法學會專家連續兩天細緻入微的釋法說理和情感疏導,各方當事人最終冰釋前嫌,就30萬元存款的分配方案達成一致書面調解協議。爲確保協議具備強制執行力,綜治中心全程協助當事人前往凌雲縣人民法院快速辦理了司法確認手續。次日,吳女士等人便憑藉這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順利從銀行取出了存款。
此次糾紛的成功調處,是凌雲縣綜治中心深化“一站式”解紛平臺建設、有效整合法學會專業資源服務基層治理的典型範例。通過引入法學會諮詢專家(會員)提供權威法律支撐,綜治中心顯著提升了調解的專業性和公信力。高效便捷的“調解+司法確認”模式,不僅實質性化解了矛盾,修復了家庭關係,更大幅降低了羣衆的解紛成本(時間與經濟),真正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是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化、專業化的生動實踐,爲類似糾紛的化解提供了有益借鑑。羣衆對此高效、專業、溫情的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陳長清 田維勤)
來源:凌雲縣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