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嘉專欄》川普高關稅政策的不可持續性
川普的高關稅政策是傷敵一千,自損七、八百,能持續多久?。(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川普對全球各國祭出對等關稅,包括臺灣在內的大部分國家都被課徵高額的關稅,造成全球股市應聲大跌。面對美國課徵25%左右的關稅,加拿大和歐盟都不願意低頭,而要採取報復手段,加拿大拿出約7000億美元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盟則拿出9000多億美元從美國進口商品,準備採取報復性關稅。結果在歐盟27國投票一致通過對美國提高關稅25%,並且不排除拋售美債後,川普就緊急大轉彎,宣佈延後90天再決定是否課徵對等關稅。
面對川普的高關稅政策,中國大陸採取直接的報復措施,立即提高對美國的關稅,美國在不爽的情況下,也再提高對大陸的關稅,在雙方你來我往的情況下,現在美國對大陸的關稅爲極度不合理的245%,而大陸對美國的關稅也是不合理的125%。如果雙方真的開徵這麼高的關稅,簡單的說,未來美中的雙邊貿易可能很快的就會降爲零。以2023年資料來看,大陸對美出口總額5002億美元,而美國對大陸出口則爲1637億美元,雙方失去了這麼大的市場,將會出現多少失業?再說,雙方的消費者又要去哪裡找到這些替代品?
現在川普的高關稅政策是傷敵一千,自損七、八百,請問他能持續多久?首先,高關稅會大幅拉高進口產品的價格,而導致美國國內的通膨,美國民衆是否能夠忍受?其次,如果其他國家採取報復行動,美國的出口減少,也會造成失業增加,川普的政治壓力勢必也會變大。第三,由於美國現在利率非常高,川普非常希望聯準會能夠儘快降息,減少政府利息支出的壓力。但是,如果因爲關稅造成通膨上升的話,聯準會可能不願意降息,川普政府的利息支出壓力就會持續下去,這會給川普造成另外一個壓力。
美國宣稱現在有75個國家希望跟美國協商,而且美國也列出5個優先協商的國家,包括英、日、韓、澳洲與印度。其中,日本要求與美國協商汽車與鋼鐵等產品的關稅,但是美國代表卻很少觸及關稅的高低,而是不斷的提到日本對美國貿易的一些不公平措施;更重要的是,美國要求日本多鼓勵企業到美國投資設廠。
這一次美國把日韓列入第一波協商名單,它的意圖應該很明顯。因爲美國一直說要針對銷往美國的晶片另外課稅,而且不久前,美國又列出一些與高階電子產品及零組件的商品,將其列入未來與晶片同時課稅。也就是說,美國將來希望對這些產品課徵高關稅,逼迫臺日韓等生產高階電子零組件產品的國家,到美國去投資設廠生產。很明顯的,美國要的不只是晶片而已,他們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過去。而臺日韓的相關產品正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從美國的要求來看,短期內也許他們會真的課徵晶片相關產品的關稅,而且稅率可能會很高;但是隻要臺日韓等相關產業鏈部分移到美國去了以後,這些關稅可能就會再降下來。
總而言之,現在川普要實施這麼高的關稅,一方面是要壓迫其他國家與其談判,未來開放更多的市場給美國,以減輕美國的貿易赤字。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利用高關稅來強迫一些產業到美國投資。然而,造成美國赤字的最大問題是因爲美國人的消費需求太強,因此只要美國人不減少他們的消費,美國就不太可能降低貿易赤字。另一方面,美國強迫其他國家的關鍵產業到美國去生產,在美國強大的政治壓力下,川普的企圖或許可以實現,但因爲美國的生產成本太高,因此他們製造的產品最多也只能在美國消費而已,不太可能銷往其他國家。這固然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會有一些助益,但對於美國要改善貿易赤字幫助還是有限。最後,美國的高關稅政策必然刺激通膨,最終美國人民是否會願意買單,再繼續支持川普,還有待觀察。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