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專欄》世界還是平的 川普關稅難救美國
川普關稅突襲引發三國總動員,中國更表態將採一切必要反制措施。圖/美聯社
2005年普利茲新聞獎得主佛裡曼(Thomas Friedman)所着的《世界是平的》一書橫掃全球,成了所有CEO、EMBA及管理學院學生必讀的書,因爲十大推土機把世界推平了。今日川普回鍋總統,高舉關稅大旗打臉「世界是平的」擁護者。難道世界改變了嗎?
十大推土機雖讓美國工作機會外流,但這在當年被認爲是美國跨國公司賺錢的利器。其中第5輛推土機─業務流程外包(Outsourcing)可以大量降低營運成本。例如美國電信公司、銀行及科技企業將客服中心(Call Center)外包至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以利用當地較低的人工成本。
第6輛推土機─境外生產(Offshoring),則可以藉此降低生產成本。許多跨國企業選擇在中國、越南、印度等地設廠,利用當地低廉的勞動力與寬鬆的法規來提升利潤。例如,美國科技巨頭如蘋果(Apple)將大部分的生產工作交由中國的富士康(Foxconn)代工,以確保高效率與低成本。
第7輛推土機─供應鏈(Supply Chain),透過全球供應鏈的整合,企業能夠在不同國家設立生產基地、倉儲中心與銷售網絡,從而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零售業巨頭沃爾瑪(Wal-Mart)便是此策略的佼佼者,能夠確保最低成本並迅速回應市場需求。
美國企業之所以善用這3大推土機,一方面也是因爲其製造業的競爭力長期以來一直在下降。一戰後,美國成了世界製造業的領導者,擁有龐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然而隨着全球經濟的發展,新興市場崛起,特別是亞洲國家的製造業迅速成長,美國企業開始面臨成本壓力,逐漸將生產轉移到工資較低、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如中國、墨西哥和越南。
此外,美國的環保法規、勞工成本及企業稅負相較其他國家較高,使得製造業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因此,這種產業外移的現象不僅是企業追求利潤的結果,也反映出美國本土經濟環境的挑戰。
這次川普上臺以來,就是想將外移的工作機會帶回美國,於是以高關稅的棒子、減稅與貿易協議重談等方式,推動「美國製造」,也讓「美國再次偉大」。現在已經對進口鋼鐵、鋁加25%關稅,未來將對汽車、晶片課高額關稅;甚者川普已經不管《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25%關稅已經上膛;對中國也要第2次加10%關稅;對其他國家則提出「對等關稅」,逐一檢視各國徵收的關稅,以及監管和補貼現況,作爲回敬。
川普政府除了提供企業稅減免與補貼,鼓勵美國企業在國內投資,還威脅對在海外生產的美國企業課徵懲罰性關稅,以迫使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
然而,這些政策能否真正達到預期目標?美國企業早已深度整合於全球供應鏈之中,若強行將生產鏈遷回美國,將導致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例如,蘋果公司高度依賴中國的製造供應鏈,若完全轉移至美國,將會使成本增加數倍,進而影響市場佔有率。
另外,不可忽略的事實是美國的勞工成本遠高於進口國家,若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也將會推高生產成本,導致商品價格上升,引發通貨膨脹。例如,美國汽車產業若完全依賴本土生產,汽車價格勢必上漲,購買者要多支出將壓縮生活開銷。
其實美國真正要提高就業與經濟競爭力的策略,應該是提升勞動力素質、加強技術創新與改善基礎建設,而非僅依賴貿易壁壘。美國應鼓勵企業投資自動化技術與高附加值產業,例如人工智慧、綠能科技與生物醫學等領域,以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結構。此外,政府應加強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幫助工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從而提升美國的長期競爭力。
總之,川普若想真正強化經濟實力,需從內部改革入手,而非僅僅依賴關稅或巧取豪奪手段來改變世界經濟秩序。他的幕僚該給他正確的訊息,否則就是犯了欺君罪。(作者爲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