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政治支票亂開 接棒者背鍋

明年度軍費大幅增加,對軍方當然是大好消息,然而幾項明顯的延宕,不免遭立委與輿論質疑。許多案子如今出現延宕,其實是當初亂開支票,尤其是爲了政治宣傳目的,刻意低估計劃風險;前人賺得名聲,接棒者卻成了「背鍋俠」。

軍事投資付款是依據工程進度節點,如果編出大筆預算,實際進度卻跟不上,勢必造成預算的浪費。以自制潛艦而言,雖然海軍口頭仍未放棄「十一月底交船」說法,但從原型艦海鯤號與後續量產的兩筆預算,明年預計編列額度都大幅縮水,儼然已經說明了對進度的預測。而今年預算中被凍結的十億元,能否解凍支用,恐怕也不容樂觀。

同樣道理,震海計劃期程八年,前四年都進度停頓,最後「換酒不換瓶」,以同樣預算改造較簡單的兩艘輕巡防艦。輕巡防艦確實有因應灰色地帶威脅的價值,因爲沒有相位陣列雷達,工程難度確實也低於原本的神盾艦,但一共只花三年半的時間,就要完成兩艘原型艦的細部設計到建造,同樣也是近乎不可能任務。

在軍方這類科層體系中,各級幹部更替迅速,計劃從發軔到完成,往往歷經多位主事者,因此務須避免任意開出後人難以兌現的支票。然而,蔡政府八年正好是這種流弊最嚴重的時期,政府太喜歡「自制」、「國家隊」帶來的宣傳紅利,只求眼前掌聲,不惜把可能的爛攤子留給後任。

海軍在潛艦與輕巡防艦上「認錯」,其實值得肯定。先前在野立委對IDS提出質疑,立刻遭執政黨與側翼鋪天蓋地抨擊;如今新版預算書出爐,當初指責藍白立委的人,是否該說一聲道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