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支持油還是電? 淨零政策自相矛盾
立院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將對新購燃油機車全面減徵二千元的貨物稅,引發電動機車界炸鍋。爲生計,電動機車業者的反彈並不令人意外,但在淨零減碳目標之下,政府的政策卻屢屢自相矛盾,凸顯出施政目標自始至終不明確,也讓業者無所適從。
政府先前大力推動電動機車,並給予力度極高的補助,也讓電動機車的銷售在二○一九年達到高峰,單年銷量近十七萬輛,市佔率近百分之十九,但在燃油機車力爭補助要「油電平權」後,政府同樣給予油車補助,也讓電車銷售在二○二○年腰斬,更一路低迷至今。
國發會推出的「二○五○淨零排放路徑」中,「運具電動化」是重中之重,但以電動機車來說,二○三○年要達到的初期目標是新車銷售佔比要達百分之三十五,以目前進度已是不可能的任務,去年電動機車的市佔率僅百分之十,且是近年來的低點,而今年前七月的市佔率探底到百分之七。
誠然,與油車相比,電車仍有不足之處,正因如此,在發展初期的電車才需要政府的資源挹注,若要推動淨零政策,交通當然是重中之重,而政策上有傾斜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市場變大,就會有更多業者願意投入,選擇增加、基礎建設打穩、便利性提高後,對於消費者來說有了誘因,提升市佔率的速度纔會加快。
單從產業面向來看,政府對油電一視同仁並無問題,但若要推動淨零,卻又在油與電搖擺不定,與其貿然推政策討好業者,不如先思考,到底要不要推動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