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創造幸福·新業態暖故事丨“騎手守護城市,我們守護騎手”

本報記者 賴志凱

7月21日下午,46歲的美團騎手孟世祥像往常一樣,在北京市西城區蓮花池東路等待取餐。

這位皮膚黝黑、笑容憨厚的河南漢子,不久前當街“橫車怒喝”,把一位14歲女孩從危險邊緣拉回。

時間倒回到6月25日19時許。14歲女孩小趙騎自行車回家,遭42歲男子李某某惡意別車、追逐近一公里,最終被拽倒在機動車道。

千鈞一髮之際,孟世祥騎車衝來,一把將車橫在施暴者面前,喝止:“你幹什麼?再不走我報警!”對方欲再上前,他再次怒斥:“趕緊走!”直到男子離開,他幫小趙扶起自行車,拍拍她肩:“別怕,還是好人多。”

當晚,小趙父母通過車牌聯繫美團平臺,美團工作人員立刻聯繫到孟世祥和當事人,協助各方配合警方調查。

最終,警方對李某某處以行政拘留14天,並表彰了孟世祥見義勇爲的行爲;美團授予孟世祥“先鋒騎手”稱號並給予現金獎勵。

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先鋒騎手”是爲了表彰和獎勵外賣騎手見義勇爲、好人好事、履行社會責任等正能量行爲設立的項目,公司會授予錦旗、證書並提供獎金。

這次見義勇爲,讓這位質樸的騎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面對紛至沓來的鏡頭,孟世祥只是搓着雙手說道:“真沒多大事,咱老家任何一個人,都會這麼做。”

孟世祥來自河南省夏邑縣,來京兩年,想的是爲患有罕見病的小兒子求醫。

“我的兩個兒子都患了罕見病。大兒子歷經7次手術,最終落下終身殘疾。小兒子兩歲時,也被確診爲黏多糖貯積症Ⅱ型。”孟世祥說。因爲牽扯到孩子頻繁去醫院檢查,有時候一週得去三次,他無法選擇固定時間上班的工作,於是來到北京後,選擇了加入美團衆包。

雖然時間有限制,但是最多時他一天也跑過五六十單,平均每天也能跑個三四十單,能夠在兼顧孩子的情況下維持生計。“我在這裡得到過不少好心人的幫助,所以也想力所能及地幫別人。”孟世祥說。

帶小兒子來京求醫期間,小兒子入院不到兩個月就找到了合適的骨髓配型,並於2023年10月順利完成骨髓移植手術。因手術和治療費用高昂,最困難時,孟世祥向美團平臺求助,獲得了美團的“袋鼠寶貝公益計劃”的資助。

“在得知‘橫車怒喝’這件事後,我們騎手保障組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介入,協助騎手和當事人報警,保障當事人的安全。在溝通期間,我們發現了騎手生活中的困難,並主動爲他對接了平臺的‘袋鼠寶貝公益計劃’和同舟基金。”美團“袋鼠寶貝公益計劃”負責人王禕蕾介紹,“事實上,2024年我們一線騎手保障組的工作人員就關注到了孟騎手的家庭情況,當年底就撥付了首筆大病幫扶公益金。今年經過複覈評估,第二筆公益金也已在審批流程中,將專項用於孩子的術後康復治療,希望能幫這個勇敢的家庭減輕些負擔。”

“袋鼠寶貝公益計劃”是2019年7月由美團聯合慈善組織共同發起的,面向包括騎手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家庭的公益幫扶計劃。該計劃面向全行業外賣騎手,針對騎手家庭遭遇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的未成年子女,通過大病幫扶公益金、關懷活動等方式,幫助騎手家庭渡過難關。

王禕蕾告訴記者,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1082名騎手子女通過該計劃獲得大病幫扶,25個“袋鼠寶貝之家”在社區提供免費親子課、心理輔導,“騎手守護城市,我們守護騎手”。

對孟世祥而言,這份來自平臺的支持不僅是經濟上的紓困,更讓他在奔波求醫的路上感受到被牽掛的暖意。採訪中,孟世祥說自己最大的心願,是孩子能早點好起來。

“等孩子長大了,我就給他講這些事,告訴他當年有多少人幫過咱,讓他也做個能溫暖別人的人。”孟世祥說。

記者採訪中也瞭解到,這並非孟世祥第一次出手助人。2024年冬天的一個深夜,他送單時發現一名醉酒男子騎車摔倒在路口拐彎處,一輛車險些就要撞上躺在路上的這名男子,孟世祥連忙鳴笛警示。隨後,他停車將男子扶到人行便道上,幫他停好車,確認其能聯繫家人後才離開。此外,他還曾將路邊撿到的身份證按地址送到失主家,撿到掉落的耳機也及時歸還。

孟世祥用一次毫不猶豫的行動,讓人們看見:從受助者到助人者,愛意會在善良的人羣中傳遞下去,生生不息。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