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糧倉戰略 大陸漁業領航
去年大陸水產品養殖產量佔全球近60%;海水產品產量超3700萬噸,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新華社)
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海上養殖業轉型升級,亮眼的成績單不只顯現再尋常百姓餐桌的海味菜餚,更反映在具體數字上。根據大陸官方數據,去年大陸水產品養殖產量佔全球近60%;海水產品產量超3700萬噸,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
大陸《人民日報》海外版指出。海洋漁業既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途徑。大陸擁有約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和1.4萬多公里島嶼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
報導稱,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海上養殖業轉型升級,「藍色糧倉」日漸充實,大國飯碗更加豐富。「十四五」期間,大陸海水產品產量連續多年全球第一。
報導表示,大陸目前已建設169個國家級海洋牧場,深遠海養殖水體達5660萬立方公尺,年產量47萬噸。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大陸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8%,其中海水養殖產量同比增長5.6%,海水養殖穩產保供作用持續發揮。
「2024年大陸海水產品產量超3700萬噸,達到700多億斤,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成爲名副其實的藍色糧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成鵬認爲。海水產品在居民食物消費中對禽畜肉類的替代作用,實際上增強土地、淡水等重要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有利提高耕地。
張成鵬分析,這一成就有兩方面支撐因素:一方面,大陸海水養殖歷史悠久,海水產品產量的穩定增長得益於「以養爲主」的產業策略,2024年我國海水養殖產量2527.64萬噸,海洋捕撈產量爲962.32萬噸,海水養殖在海水產品產量的比重近70%。另一方面,藍色糧倉的推進,離不開政府政策引導和科技創新支撐。(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