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全自動糧食入庫到「黑科技」守護糧倉 探秘陸綠色技術

探秘陸AI全自動糧食入庫到黑科技守護糧倉。(大陸央視)

探秘陸AI全自動糧食入庫到黑科技守護糧倉。(大陸央視)

探秘陸AI全自動糧食入庫到黑科技守護糧倉。(大陸央視)

探秘陸AI全自動糧食入庫到黑科技守護糧倉。(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大陸「十四五」時期,高標準糧倉倉容逐年增加,具備低溫準低溫儲藏能力倉容達到2.2億噸,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萬噸。「黑科技」如何守護大國糧倉?

中儲糧四川新津直屬庫的4個巨型糧食氣膜倉,引人注目,外表像潔白的「氣球」,綠色儲糧技術應用效果更好,每倉現存大豆7500噸,榨出食用油夠8萬人吃一年。

中儲糧成都儲藏院建築師包曉強指出,氣膜倉倉頂結構學術名詞叫「三心球形拱頂結構」。靈感來自雞蛋殼。常規糧倉穹頂結構是半球形,無效空間很大,經濟性不是很好。氣膜倉身段圓滑,雨水沒有彙集位置,可保障糧倉排水效果。

糧食氣膜倉有獨特三層結構。最外層高分子膜材構成,接受日曬雨淋。中間層套着高密度聚氨酯組成「保溫服」,讓糧食始終如一涼爽。最裡層鋼筋混凝土「鎧甲」,使糧倉堅如磐石。

獨特結構、先進工藝,讓糧食氣膜倉氣密性、保溫隔熱性和防水性俱佳,大大提升糧食保鮮效果。同時營運成本更低,與傳統糧倉相比,糧食氣膜倉綜合運維成本節約30%以上。

爲保障儲糧安全,遠端操作平臺可以對倉內溫度、通風、能耗等指標即時管理,存儲情況隨時能一探究竟。

儲糧有新裝備,糧食入庫也進入「AI全自動」時代。第三代智慧扡檢系統自動取樣糧食AI分析,約8到12分鐘出結果,準確高效判斷糧食等級,農民賣糧可以當天往返,賣糧更安心更舒心。

糧食從田間地頭運送到收購點,經過扡檢才能入庫。糧食扡檢就是給糧食做體檢,藉由取樣、檢驗來判定糧食品質好壞,是否達到入庫標準。

與傳統扡檢不同,第三代糧食智慧扡檢系統可根據車廂長度自動匹配扡樣點數量和位置。取到樣品混勻、分樣後,經機械臂快速傳送到各個儀器,經AI識別數據庫分析,對出糙率、雜質、谷外糙米等指標精準檢測,大概12分鐘,稻穀檢測結果出爐。

此外,中儲糧四川新津直屬庫的儲糧害蟲防治實驗室,是一座害蟲檔案館,從活體害蟲到標本,常見糧食各種害蟲,都被記錄在案。

儲糧害蟲防治實驗室有大陸國內最全的儲糧害蟲標本庫,害蟲數量達226種,運用攝影鏡頭加AI蟲情演算法,能提前30天發現蟲情,準確率超95%。

從智慧扡檢高效收糧、糧食氣膜倉科技儲糧;從蟲情監測到精準防控,一系列新科技正默默有力守護着大國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