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兗州:全鏈條推廣節糧減損 科技賦能守護“齊魯糧倉”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8日訊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減損”等同於“增產”。濟寧市兗州區深入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從田間生產到終端消費全鏈條發力,大力推廣節糧減損新技術、新裝備,優化流程,引導理念,努力讓每一粒糧食物盡其用,爲保障糧食安全培育“隱形增量”。
作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兗州區糧油加工企業積極以技術破題,在“一粒小麥”上書寫節糧減損大文章。通過引入尖端技術、實施精細化加工和智能化管理,當地企業實現了小麥加工的“吃幹榨淨”,生產出10餘類100多個品種的麪粉產品,全過程高效利用資源。
“我們的加工設備目前是比較領先的,在制粉加工工藝上,我們採用世界先進的‘六皮十心三渣兩尾’的工藝,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做到輕研細磨。 企業負責人胡慶偉介紹,“先進的制粉工藝、智能化的過程控制以及精細化的管理緊密結合,更好地降低了小麥在加工過程中的損耗,將小麥出粉率從76%提高到82%,以兗州目前的年加工量,現在每年可以提高4萬多噸麪粉的產出,不僅提高了出粉率,同時也提升了副產品的利用率,真正實現了‘吃幹榨盡’。”
節糧減損不只是“多產”,更要“優質”。當地企業聚焦營養均衡,避免過度加工,自主研發高纖麪粉、全麥粉及胚芽系列麪粉,用“適度加工”留住營養、減少損耗。圍繞小麥全產業鏈,兗州區已吸引一批知名企業入駐,年加工生產麪粉200多萬噸、年產方便麪15億包、掛麪9000多噸,形成集羣發展的產業生態。
“在種植端方面,充分發揮‘兗州農機’產業集羣優勢,推廣高性能播種、高效植保、糧食烘乾等綠色高效單產提升技術,全區農作物機械化率達到96.8%。”兗州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成龍表示,“全區已發展種植合作社1500多家,實現了訂單種植,優糧優價。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區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建設,搭建了集小麥‘育種、種植、存儲、生產、加工’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每年帶動農民直接增收1000多萬元,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產業根基。”
閃電新聞記者 張瑛瑋 賈鑫 兗州融媒記者 蘇強 張銀龍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