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雜質」說 柯志恩:名為團結反共 實為政治清洗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記者石秀華/攝影

賴清德總統宣佈啓動下鄉「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稱「罷免是打掉雜質」,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今批賴總統「雜質」說,名爲「團結反共」實爲「政治清洗,順昌逆亡」,不免讓人想起中共也有「過濾雜質、清除毒素、純潔黨的隊伍」之說法,聽在人民耳裡實荒謬無比,更覺「綠色恐怖」已玷污臺灣的民主形象。

柯志恩表示,賴清德說「團結」如嘴巴唸經、有口無心,長篇大論只是片面詮釋民進黨的政治主張與價值。昨更語出驚人把政治立場不同者視爲「雜質」打掉,身爲國家元首,竟有如此「偏執、極端、蠻橫」的心態,此與剷除異己、肅清政敵的獨裁者又有何異?難道只有膜拜民進黨價值和臣服總統意旨纔是「無暇、純淨」?又是否綠營的黑熊和青鳥們,更符合總統所謂的「守住民主鋼鐵意志」,「其餘人」則是民進黨要「錘鍊」的對象。不免讓人想起中共也有「過濾雜質、清除毒素、純潔黨的隊伍」之說法,聽在人民耳裡實荒謬無比,更覺「綠色恐怖」已玷污臺灣的民主形象。

柯志恩指出,倘真如賴清德所言,前總統蔡英文2021年提出的「四個堅持」獲得8成民意支持,是「團結臺灣的新共識」,爲何賴清德在2024年只獲得4成選票支持﹖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團結臺灣的新共識」?事實是,賴清德的臺獨本質多數人民不埋單,致使大選結果成爲行政和立法「雙少數總統」,身爲總統和執政黨的主席,面對少數執政的現實,理應謙卑協商、廣納建言,凝聚共識。但民進黨不遵循民主國家的正常運作,反以政治操作和算計爲手段,傾府院黨之力打壓在野監督力量,試圖走向一黨獨大的集權體制,這纔是臺灣民主的真正危機。

柯志恩提到,賴清德還發明「團結心法」,即「認同臺灣的護臺,中華民國認同的反共」,合起來就是「團結反共」,聽來似是而非、實則玩弄話術、自欺欺人。相信臺灣多數人民都支持捍衛主權與自由體制,效忠的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也都摯愛臺灣,但認同臺灣絕不等於接受民進黨違背憲法、切割國家歷史、用臺獨意識掏空中華民國的做法。說白了,如今民進黨高位者享有國家的名位、榮耀及優渥待遇,所憑藉的正是「中華民國」這個憲政體制的庇護,但總統卻說「中華民國是災難」,豈不令人心寒。

柯志恩認爲,倘若總統連歷史都要切割,把國家認同從1949年之後甚至是1996年總統直選之後纔算,這是數典忘祖,更是對憲政基礎的否定,又如何奢談「團結愛國」?「團結」不是對權力低頭,更不是清除異己的藉口。套句羅蘭夫人死前遺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今天賴總統不也在「團結」的包裝下,進行「政治清洗、順昌逆亡」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