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關稅大限將屆還在搞罷免 臺灣內耗「家底」很厚?
在大罷免落幕後,民進黨政府即將要面對的,是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大限將屆。(示意圖/Shutterstock)
距離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8月1日大限只剩1天,行政院強調,鄭麗君與談判團隊仍在美國華府談判。(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昨天(30日)召開首波大罷免結束後第一次中常會,英系中常委王世堅會前針對8月23日重啓核三公投及罷免案,喊話兼任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能夠以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站出來,寧願得罪罷團的好朋友們,也要很清楚地拜託,「爲了國家的團結,社會不應該再撕裂,請罷團這幾個案的領銜人,是不是能夠撤回這個案子」。但此舉卻招來黨內同志的圍剿,以及青鳥出征。
在大罷免落幕後,民進黨政府即將要面對的,是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大限將屆。繼日本、印尼、歐盟後,美國總統川普最新宣佈,和南韓已達成貿易協議,關稅由之前的25%降至15%,但條件是南韓必須砸下3500億美元的鉅額投資,用於美國擁有及控制、並由川普親自選定的項目。此外,南韓對美將「完全開放」,接受包括汽車、農產品在內的美國產品「零關稅」。
從陸續公佈的談判結果來看,包括日本、歐盟到印尼,稅率幾乎都在15%以上;除了大采購清單之外,日本還得送上5,500億美元投資,以及同意對美國關鍵出口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這部分主要集中在農業和汽車兩大領域;歐盟則是投資6,000億美元,爲了拿到15%稅率,都額外付出不小的代價,顯示美方立場越來越強硬。
眼看「壓軸大戲」就要上場了,但行政院卻宣稱,副院長鄭麗君仍留在華府爭取最佳條件,「努力到最後一刻」,顯然,談判結果並不樂觀。如果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爭取到15%的稅率,臺灣的壓力就來了;但是,要獻上多少「安家費」?臺積電早就上繳1650億美金,臺灣還要掏出多少「老本」?難道朝野不需要坐下來共商國是?
遠的不說,行政院之前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現在的形勢看來計劃是趕不上變化,已經無法因應對產業造成的衝擊,所以行政院長卓榮泰也預先表態,必須全面性調整內容和範圍。以大罷免的結果來看,一旦關稅談判出爐,行政院再提出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到時還是需要在野黨的支持。臺灣若比照日本與南韓加碼投資美國,錢從哪裡來?動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要不要和在野立委商量?
726人民已經用腳投票,告訴執政黨不同意大罷免!第二波連署時間更長,過關的難度也勢必更高,民進黨還期待大成功,能夠翻轉國會?大罷免已經撕裂社會一次了,此時主政者應該思考偃旗息鼓、清理戰場,團結朝野、一同面對國際重大政經變局都來不及了,如果繼續內鬥,將註定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