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關稅協商卡關 大罷免成變數

(圖/總統府提供)

近日,川普對各國的對等關稅協商結果正一一放榜,除了英國的10%與中國大陸的55%是特例,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比4月2日解放日原訂的稅率並沒有多大變化,有些甚至更高,例如巴西的50%和加拿大的35%;其中與臺灣產品競爭程度很高的日本和南韓的稅率都是25%,比原先稅率略高。從已公佈的稅率來看,即使這些國家看起來似乎與美國關係不錯,但最終談判結果並不如預期樂觀。臺灣與美國的貿易量很大,我每年對美貿易順差也很多,原先被美國設定的稅率高達32%,造成國人很大震撼。現在與美國談判結果遲遲沒有出來,大家都很擔心是不是美國對臺灣的關稅要求太高,才使得協商無法完成。無論如何,從現在各國的稅率來看,臺灣最終的稅率可能也很難樂觀。

川普上任後,我政府就開始配合美方要求。先是在2月初,臺積電宣佈增加對美投資1千億美元,接着行政院組團帶領近200個臺灣廠商赴美投資考察;行政院秘書長甚至說,要協助讓美國再次偉大!4月初美國宣佈對等關稅後,政府更是積極配合美國要求,宣佈將每年的國防支出佔GDP比重提高到3%;5月初新臺幣突然大幅升值,現在兌美元匯率已升值約13%,是東亞國家對美升值幅度最高的國家之一;6月中,行政院宣佈將投資100億美元,協助美國建設阿拉斯加的天然氣輸送管線。

從臺灣角度看,我們已經做了這麼多,爲什麼美國還不埋單,不肯同意臺灣一個比較可接受的關稅稅率?其中還有兩個可能因素讓美國對臺灣的談判態度很強硬。

首先,原先美國對臺灣設定的對等關稅稅率32%,是因爲去年臺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率爲64%,即臺灣對美貿易順差額除以臺灣對美出口總額,然後川普再表示他的仁慈,只課徵一半稅率,即32%。不幸的是,今年臺灣對美出口又出現爆發性成長,導至今年臺灣對美國的順差率達到更高的72%,換句話說,如果以現在的貿易量來算,臺灣的對等關稅稅率應爲36%。我們擔心美國會以這個最新的數據,來要求臺灣做出更多讓步。

其次,在過去臺灣與美國進行貿易協商時,美國對於臺灣的一些非貿易障礙有很多怨言,包括要求美豬與美牛產品標示、基改食品不得進入校園,以及對美國稻米進口限額等。而這次美國很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要求臺灣廢除這些規定,但這些規定與食品安全有關,如果廢除的話,必定會在國內引發很大的反彈,這可能是民進黨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尤其是在大罷免投票在即的當下。

國人應該還記得,在川普宣佈對等關稅的前夕,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說臺灣的關稅只有10%,不用緊張;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說,我們的關稅稅率不會太高,大家可以回家安心睡,沒想到第二天開獎臺灣的稅率高達32%。顯然,如果現在協商的關稅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賴政府早就公佈了。

現在遲遲無法公佈很可能就是美國要求的稅率太高,或是要求的某些條件臺灣無法接受,纔會延遲公佈結果。所以,一方面是接受高額的對等關稅,不然就是接受美國的種種不合理要求,這些都是民進黨面對大罷免時所無法承受的。那麼是不是有可能,賴政府要求美國政府延到大罷免之後宣佈?當然如果7月底宣佈的時間過於敏感的話,可以延到8月再宣佈。畢竟民進黨政府最在意的是大罷免的結果,至於對等關稅的高低,或是同意對美國各種要求,相對之下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