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惡鬥 應對關稅戰難同心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5日在市府前廣場舉行反惡罷大型宣講活動,民衆高舉「反惡罷,大成功」扇子,並呼籲7月26日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姚志平攝)

美國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於7月9日屆滿,美國對臺灣到底課徵多少趴的關稅也將掀牌。在揭曉前夕的週末,民進黨公職全臺巡迴助講助攻大罷免,遭鎖定的國民黨立委,也在藍營大咖陪同下衝刺陸戰,大罷免儼然已從綠聲稱的公民行動,全面上升到政黨對決,藍綠可謂是刀刀見骨,在這樣的氛圍下,下週對等關稅公佈後,朝野立委還能攜手合作,通過相關因應法案嗎?

近日美國陸續與英國、越南、大陸達成關稅協定,和其他國家的協定也預計於7月9日揭曉。而臺美在這段時間究竟談了些什麼?又開放了什麼?僅一紙經貿辦新聞稿說「取得建設性進展」,沒有具體內容,各行各業只能天天提心吊膽,完全不知道這顆不定時炸彈的威力,也難以提前準備,彷彿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從川普4月初宣佈對等關稅以來,隨着大罷免不斷往前推進,民進黨全體黨公職投入大罷免的力道,越來越強後,朝野對峙氛圍擴大,雙方几乎無法進行有效對話,並且凝聚共識。再加上,行政院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從原先880億元的企業支持方案,全面性擴大至4100億元,讓朝野更難聚焦。

更慘的是,距離大罷免投票日僅剩下3周,國民黨立委被迫回防選區,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投入陸戰上,也就沒有辦法將重心放在立法院。一旦臺美關稅協定公佈後,若是超乎臺灣社會所能承受的範圍,勢必造成一連串動盪,而這需要朝野攜手合作,纔有辦法共同面對。

近期,賴清德總統展開「團結國家十講」以團結國家,但賴總統若真想團結臺灣社會,就立即以總統的高度喊停大罷免,共同面對即將迎來的美國關稅風暴;否則的話,就算大罷免成功了,留下來的也只是風暴過後的滿目瘡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