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朝野和諧兩岸和平系列三:團結應對關稅風暴 大罷免該停了
中國時報社論
賴政府忙着「大罷免」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上路,臺灣遭課徵32%重稅,比日本、韓國等發展程度類似的國家更重,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外銷,打擊將非常大。面對全球大變局,臺灣更需要團結,盼賴總統轉念,以民進黨主席身分下令黨公職不再介入大罷免,並指示卓揆與在野黨溝通協商,讓施政迴歸正軌,朝野合作共同應對這場風暴。
緩和對立 讓施政迴歸正軌
賴總統執政將屆一年,民意支持度始終高於民進黨,與歷任總統就職初期相較亦屬於高點。民主進步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賴總統應有足夠自信面對朝小野大的事實,不需要爲立院黨鞭柯建銘發動的大惡罷加溫,更不宜讓閣揆扮演大罷免火車頭角色,四處宣講激化社會對立。
中國大陸、歐盟、加拿大很快宣佈反制措施,相互報復將引發類似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將對臺灣的出口與GDP造成第二波衝擊,可惜臺積電提早梭哈,因而失去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卓揆要大家「安心入睡」,難怪被網友酸爆「有政府會睡覺」。他神隱一天後提出總額880億元的20項紓困計劃,這880億元經費需經立法院同意,大罷免熱潮下的立法院通得過嗎?
產業界頻頻發出警訊,電子業、傳產業、出口商擔憂景氣惡化,工商協進會提出5大緊急建議,包括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及提供產業援助,遠比卓揆開的藥方鏗鏘有力。產業界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政府對應策略如果發揮不了效用,不只股市遭殃,許多傳產中小企業幾個月後恐因接不到訂單而大舉裁員,甚至撐不住而宣告倒閉。
中小企業是臺灣經濟發展及提供就業機會最重要的基礎,如果中小企業撐不住,影響層面將遍及社會各個角落,包括物價高漲、消費緊縮,無薪假、失業勞工增多,進而衍生家庭及社會問題,這纔是民衆最關注的議題。行政院在卓榮泰院長領軍下一頭栽進大罷免浪潮,最後將拖累經濟發展,讓全民受害。
大罷免肅殺氛圍下,社會充滿仇恨值,不再有理性討論的空間。柯建銘喊話「不支持大罷免都是匪諜」,不料綠營共諜案連環爆,賴總統辦公室諮議吳尚雨、立法院前院長遊錫助理盛礎纓竟然涉案,凸顯大罷免理由的荒謬。更誇張的是立法院在柯建銘主導下,綠委配合演出「貼封條」查封國會鬧劇,把國會搞得像菜市場,朝野又如何協商紓困?
立法院虛耗停擺,行政院荒廢政務,團隊忙着300場下鄉宣講煽動大罷免。卓揆一場比一場激情演出,閣員也吶喊「讓賴清德做臺灣國主人」,完全忘了她是中華民國官員。
停止鬥爭 臺灣禁不起內耗
大罷免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鬥爭,任何立場不同的人都可能被獵巫。知識分子關心國政,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5位學者聯署「捍衛臺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疾呼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前文化部長龍應臺投書《紐約時報》,直言確保臺灣和平「唯一解方」是與大陸和解,「沒有和平,就沒有民主。」
川普不希望和中國打仗,希望與習近平會談,臺灣在他眼中只是書桌上的筆尖,可以用來戳中國,對大陸而言,臺灣卻是核心利益,決不退讓。川習一旦上桌,臺灣可能成爲盤中餐,民進黨「依美抗中」陷臺灣於危境,賴政府不能再販賣「芒果乾」,以國家團結、經濟發展、人民福祉爲念壯大臺灣,纔不會成爲美中交易的籌碼。
臺灣民主發展多年,早已習慣言論自由與多元討論。大罷免肅殺氛圍下,執政黨將不同意見者視爲敵人,連自家人高雄市議員黃明太喊話「黨內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也遭無情出征。
此刻,賴總統應以黨主席身分,諭令所有黨公職不再投入大罷免、停止政治鬥爭,迴歸政策議題,攜手朝野應對全球經濟挑戰,臺灣禁不起內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