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臺徵32%關稅 蘇俊賓揭民主價值被丟棄:此時還要搞罷免?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圖/記者沈繼昌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細節正式落地,所有國家都面臨10%的基準關稅,臺灣更被加徵32%,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3日)對此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已直白地告訴全世界,過往美國標榜的普世價值,對於其他國家的民主、人權、貧窮、多元文化的關懷,在民主國家的標竿執政者眼中,已經正式被丟棄,不再是美國最核心關切的項目,因此面對風險,臺灣內部更應該要團結,靜下來想想國家解決之道,這時激化朝野、人民對立的各種罷免行動,究竟是不是此時臺灣人民最需要的?

美國對等關稅細節正式落地,臺灣名列全球第四,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臺課徵32%之對等關稅,儘管他再次提及臺積電赴美設廠可避免關稅,不過如伺服器、筆電等ICT產品將受到衝擊。

蘇俊賓指出,川普總統剛剛公佈了「對等關稅」,對臺灣的關稅高達32%,這對臺灣而言是一個高度危機。相較於其他國家,對英國、新加坡、巴西、澳洲等國的關稅僅爲基礎的10%,韓國25%、日本24%、歐盟20%、印度26%、馬來西亞24%、菲律賓17%。重災區除了臺灣,中國大陸的關稅也達34%,而臺灣許多科技業部署的東南亞製造基地,如越南46%、泰國36%,同樣是重災區。

蘇俊賓續指,川普認爲,美國在幾十年來的全球化過程中一直是被剝削的「委屈」角色,雖然這與許多經濟、社會、環境學者的看法不同,但這些政策有其論述基礎並擁有支持的民衆。這些行爲不僅影響全球,也將直接影響臺灣。臺灣的核心產業,尤其是對美國的科技、工業主流產品輸出,會受到多大沖擊?是否會如川普所願,核心關鍵的產業全部出走臺灣進駐美國?如果不是,未來沒有出走的產業又該如何自處?非美國的科技、工業產業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是否會改變?是否會產生新的市場秩序和合作關係?臺灣是否可以積極尋求其他國家的合作?

蘇俊賓直言,全球關稅將不可避免地引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最大受害者將是貧富差距拉大下的弱勢羣體。政府是否已經準備好應對這一挑戰?在新的國際關係變動中,臺灣在國際上的關係是否依然牢不可破,還是該發揮彈性與迂迴空間,尋求其他合作方式?每個民主國家,當然會選擇最符合自己核心利益的政策,但川普總統已經明言,過往美國強調的普世價值,對其他國家的民主、人權、貧窮及多元文化的關懷,已不再是美國的核心關切,而現在,臺灣只能依賴自己。

蘇俊賓說,面對中共軍演,民進黨、國民黨、民衆黨皆表達批判與反對態度。無論各黨政策立場如何,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面對風險,臺灣內部更應該團結,靜下來思考國家應對之道,此時激化朝野、人民對立的各種罷免行動,是否還是人民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