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日韓課徵25% 對臺關稅難樂觀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在臺灣時間7月8日,宣佈了對包括日本與韓國在內的七國自8月1日起徵收高額「互惠關稅」。(圖/路透)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在臺灣時間7月8日,宣佈了對包括日本與韓國在內的七國自8月1日起徵收高額「互惠關稅」。日、韓將面臨25%稅率,南非爲30%,馬來西亞與哈薩克亦爲25%,而寮國與緬甸則高達40%。這些通知信由白宮直接寄達相關國家領導人,標誌着川普爲期90天的關稅暫停將正式結束,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不過,臺灣尚未出現在任何正式談判或豁免名單中。
川普強調,這些稅率是針對「非互惠」的貿易關係,並附加條件表示,若企業選擇赴美投資,即可免於關稅負擔。他同時警告,任何對美國反制或報復的行動將遭到加倍制裁。
這些策略被視爲其強硬貿易政策的一部分,也凸顯川普透過「信函外交」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企圖。
不只經濟政策,川普亦將矛頭對準金磚國家,揚言對所有與金磚國政策立場一致的國家加徵10%關稅,展現其外交政策的對抗色彩。儘管白宮表示與其他貿易伙伴談判仍在進行中,但截至目前,美國僅與英國、越南及中國達成有限協議。
這一連串舉措引發市場劇烈波動,美股三大指數下挫,亞洲貨幣對美元普遍走弱,尤其日圓與韓元雙雙重貶。汽車與製造業股票首當其衝,豐田與本田ADR在美市場表現明顯受挫。不過,目前已有美國國內法律挑戰此行政命令,法院預定7月31日聽證,未來仍具不確定性。
臺灣關稅上看30% 需務實爭取與日韓同級
筆者昨天才推估臺灣將面臨關稅挑戰,16%至20%甚至高於20%都可能發生,而今天川普政府宣佈對日韓徵收25%稅率後,預警幾乎成真。
韓國因內部政局動盪,尚無協議,維持25%;日本的稅率則從原本暫定的24%微幅調升至25%,雖幅度不大,但具備明確的政治訊號,美國對日本的迴應態度仍不滿,意在警告,川普吃軟不吃硬。根據川普的通知,除非能在8月1日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否則將對日韓出口商品徵收25%的高額關稅。
從目前態勢來看,臺灣恐怕難以樂觀期待。美國雖尚未對臺灣宣佈具體稅率,但以貿易順差規模與出口集中度來評估,臺灣面臨25%-32%關稅風險的機率已大幅上升。尤其在川普政府對外貿易政策上,傳統盟友地位並不構成保護傘,經濟數字纔是首要依據。
根據最新數據,臺灣2025年第一季對美出口佔整體出口比重達到25.5%,創下歷史新高,對中國大陸出口佔比28.3%。若以此爲基礎評估,臺灣對美國的貿易依賴度很可能逐步趕上並超越,且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AI應用興起的背景下,對美市場的高度連結已成既定事實。
在這樣的背景下,關稅政策變化所帶來的邊際衝擊,將直接波及整體經濟結構,特別是以高科技爲核心的出口導向型產業。
若臺灣最終面臨高於日本、韓國的稅率,不僅將影響現有出口競爭力,也會加速企業對全球供應鏈重新配置的考量——包括將生產與投資基地轉移至美國本土,以減輕關稅負擔。這類趨勢一旦成形,對臺灣的產業鏈完整性與勞動市場將產生中長期結構性衝擊。
觀察臺美互動公開資訊,很難看出臺灣有明確的貿易協議談判管道或官方溝通節點。這與臺灣對美國出口表現與產業地位極不對稱,也顯示出,川普政府在針對臺灣制定貿易政策時,可能依然以「順差國處理」的邏輯進行,而沒有預設臺灣期待中的「特殊友好待遇」!
對臺灣而言,當務之急恐怕不是期待美國會網開一面,而是做好臺灣的關稅比例可能不低於日韓的心理準備,甚至必須將談判目標從爭取基礎10%關稅,務實的訂在確保與競爭對手日本、韓國享有相同稅率標準,因爲這是臺灣現實面可接受的最低基準線。
當下更大的問題 臺灣還有什麼牌可以出手?
當下更大的問題是,臺灣手中的籌碼不論半導體或是加碼軍購都已經拋出,臺灣還有什麼牌可以出手?政府是否已經集思廣益的找到了與川普團隊談判的新王牌?
爭取跟競爭對手同級關稅對臺灣來說極爲關鍵,因爲一旦臺灣遭遇比日韓主要競爭者還糟糕的關稅待遇,臺灣企業爲了維持國際競爭力,遷廠赴美將不再是選項,而是不得不爲的方向。這不僅將改變臺灣本地的產業結構,對勞動市場、科技人才的流動也會造成深遠衝擊。
另一方面,臺灣還要思考我們跟日韓不同之處!因爲臺灣同時面臨來自美中兩強的地緣與經貿壓力:美方以關稅爲手段施壓貿易再平衡,中方則長期以產業吸納與市場封鎖交錯操作。這樣的雙重環境之下,內部若仍持續陷於高度政治對立與政策遲滯,將進一步削弱整體應對能力與談判空間。
川普時代,政經角力的評估進入全球地緣經濟佈局與供應鏈再平衡的「再全球化」過程,川普的經濟民族主義希望打造以美國爲中心的產經夥伴同盟,因爲川普團隊相信,擺脫經濟互賴可以靠打造出美國聯盟來進行,這個想法確實太過自信,與比較利益法則的基本原則完全背道而馳!
問題是,如果沒有國家能夠與美國抗衡,川普的實驗,全世界都只能跟着一起走下去!坦白說,川普團隊很清楚,只要世界主要工業國都不會跟中國合作,美國就不會有真正需要擔心的對手,而這也是川普團隊有信心繼續向民主友邦施壓的底氣所在!直白說,美國或許也是用「民主」來道德綁架其他民主國家!
國際局勢正急速變化,在美中之間,臺灣若決定選擇朝單邊前進,政府要做好的工作,就是積極準備這場關稅硬戰。不要期盼美國對臺友善,需要做好最壞準備,強化產業應對衝擊的部署、同時加強對美國國會的溝通,爭取從國會立法來幫助臺灣取得稅務與產業補貼、同時推動本地產業升級與外貿轉型,當然,這一切的部署,可能只有等臺灣內部自己的政治紛擾解決之後才能落實!
溫馨提醒,等臺灣自己吵完了,距離8月1日只剩一週!
▼當下更大的問題是,臺灣手中的籌碼不論半導體或是加碼軍購都已經拋出,臺灣還有什麼牌可以出手?政府是否已經集思廣益的找到了與川普團隊談判的新王牌。(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