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把民主搞成內戰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政治對立的臺灣,選舉期間總有着激烈對抗、衝突,弄得人心不安。還好,藉由幾次的修憲、修法,原則上兩年纔會有一次大選,社會總有些時候可以休養生息。但這次大罷免所掀起的人民衝突,居然比選舉更嚴重,「仇恨值」更高,這是怎麼回事?

柯建銘說「不去罷免,非臺灣人也」,賴總統說要去除「雜質」。在街頭拍照會被質問是否是中國人蒐集情報,許多表態「反大罷免」的小民遭到網路霸凌,街頭也出現多次口角甚至肢體衝突。不同立場的朋友家人之間,要嘛是尷尬,要嘛也爲此衝突。

再看「大罷免」一方的理由,更是觸目驚心。絕大部分呼籲大罷免的人,都不是針對罷免對象——自己選區立委的缺失,而是概括指控全體藍白立委都是中共內應,意圖藉由癱瘓國政促成共軍侵臺。

天啊,在這樣的理由下,這些人根本是叛國的敵人,哪有任何妥協對話的餘地?當然應該全面殲滅,驅逐於國會之外。而支持叛國賊的人民,就算不是共犯,就是愚蠢或奴性重,自然是應被譴責的雜質。在他們看來,這種敵我之分,不是「民主對話」能夠處理的,國家已進入不流血內戰狀態。

然而,這些指控的證據呢?只要有一點「通敵」的蛛絲馬跡,檢調機關早就該發動偵辦。尤其我國的《國家安全法》與《反滲透法》,要件極爲寬泛,如果藍委集體爲中共喉舌,抗中保臺的人應該提出告發,繩之以法。爲何只發動罷免行動,咒罵所有「反大罷免」的同胞?

因爲毫無證據!這些指控純屬獵巫、誹謗,目的只在煽動民衆的憎惡心與亡國感。最根本的動機乃是在藉由世所罕見的大罷免,在1/4的低門檻下,否決2024年立委選舉的結果,讓民進黨搶回立院多數。

民進黨也知道,在正常體制下,「大罷免」無法自圓其說。這些罷免對象都是區域立委,照理說應一個個觀察他們作爲立委的表現如何,具體說明他們該被罷免的「個別」原因。然而這樣細緻的運作,無法掀起「大罷免」狂潮。

例如,童子賢指控傅崐萁用恐嚇、施壓的方式干擾捐款,無論是真是假,這個罷免的理由都與其他立委全然無關。怎樣找出一個能適用全體國民黨立委的罷免理由,而又能激起綠營基本盤義憤填膺出來投票呢?抹紅、芒果乾這一套就出來了。至於這套抹紅戰術,讓麥卡錫主義重現臺灣,又會造成人民對立,他們一點兒也不在乎。

在抹紅之外,其他大罷免的理由就更荒謬了:立法院杯葛行政院法案、國會調查權的法案被宣告違憲、刪預算、立法普發1萬元、修法提高憲法法庭評議與裁判門檻等,明明都是見仁見智的法令政策,其中還有不少是「仿效」民進黨的作法,絕對沒有邪惡到要「剷除」之地步。

更何況,在行政、立法分立的「分裂政府」體制,行政院沒有主動解散國會的權力,那行政院若不肯謙卑妥協,在法案、預算戰場上必然全盤皆輸。要改變,只有請立院多數黨參與組閣,要不然就是等着下一次立委改選。

總之,就是少數不肯認帳,拿不到立院多數,光拿行政院還不滿意,在民意未過半的情況下,搶立法院多數。用一句流行話,民進黨「既要又要還要」,要不到,就扣帽子打內戰,挑起人民之間的對立和分裂。還好意思說罷免是公民權利,卻不說這是濫用權利的作爲。

不想內戰,厭惡操弄的人民怎麼辦?只有讓挑起內戰的人嚐到敗戰滋味。否則,以後就等着年年投票,天天吵架吧。(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