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 反民主奇蹟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首度爆發的24名立法委員遭集體罷免案,現正如火如荼進行中,規格已經進入正式大選的朝野拚鬥。這是全世界有史以來第一次,執政黨發動無差別待遇罷免立法院第一大黨的區域立委,正當性不僅不足,不管罷免的最終結果如何,朝野均無贏家,臺灣註定更加分裂下去,歲月不再靜好。

民進黨及其側翼發動大罷免,說穿了只是因爲行政院的施政案、總預算案無法得到多數的在野聯盟國民黨及民衆黨的支持。因而想用低門檻的罷免,來改變國會的政黨席次,重拾完全掌權的甜蜜執政。但是這個設想完全打破民主國家定期改選的常規,罷免案一般都是零星的,且成案是因爲遭罷免者有嚴重失職敗德之處。尤其臺灣過去因爲年年選舉造成內耗與不安,早就達成選舉合併,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合併,地方選舉也合併爲九合一選舉,如此兩年有一次選舉,而今民進黨推動大罷免,讓臺灣又要開始年年有選舉。全世界也沒有藉罷免取回國會多數黨的前例。

因此,如此大規模的罷免案,是對民主制度最大的斲傷。在臺灣的駐外使節及外媒,應該好好寫個臺灣政情報告,讓其母國瞭解臺灣正在寫下的歷史,創下世界「反民主奇蹟」。

罷免案的最終結局,無外乎兩種,一是民進黨的如意算盤成功,二是仍無法翻轉國會少數的命運。如是後者,民進黨內部必然檢討,民進黨主席勢將改選,賴清德的領導威信將大受打擊,更強化其少數總統的現實。而在野的國、民二黨也將乘勝追擊,直接聲討賴清德繼續執政的正當性。而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要爲此政治結果負起政治責任,內閣全面改組恐無法逃避。

倘若,民進黨藉罷免取得國會多數,進而推動立法院長及副院長改選,在野的國民黨豈能善罷甘休,尤其衆多黨工遭收押偵訊,各地黨部遭搜索,以及繼續羈押偵訊柯文哲案已鬧出人命,藍白兩黨的結盟只會更加堅定,從議會到街頭,可預見將是抗爭不斷。尤其被罷免掉的國民黨立委選票若遠低於他當選時的票數,重新改選又將是亂局的連續劇,賴清德喊7月是國家團結月,豈不是最大的反諷。

罷免案的發展如同正處天候的盛暑,參與其中者火氣越來越旺。臺灣選民作爲最重要的朝野仲裁者,反而要冷靜下來用智慧做出抉擇,對朝野政爭做出選擇。臺灣的輿論界與公民社會,也應該深刻意識到臺灣當今的政治難題在於少數總統提名了同黨的行政院長,造成少數執政的僵局。解鈴仍需繫鈴人,唯有獲得國會多數支持的行政院長施政才能順遂。靠罷免推翻定期選舉的結果,並不能化解僵局,罷免制度也應參考外國例子,徹底翻修。(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