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大失算 主因在於民意對「司法追殺」的大反撲
▲在選戰策略上,民進黨採取的是先滅白營,接着單挑藍營的策略。這也就是爲何要先把柯文哲以京華城案給關押起來的根本原因。(圖/記者林敬旻攝)
●約博/時政評論者
由民進黨主導發起的無差別大規模罷免藍委全軍覆沒,背後緣由耐人尋味。民進黨當局尤其不解,爲何選前樂觀預期的罷免席次,選後卻完全落空。藍營同樣跌破眼鏡,國內外各界輿論同樣譁然。所以探討這種前後對於預期的落差,自然就成爲一個各界亟待解答的重要課題。
綠營輸給自己的陰謀野心 操弄司法激發小草、中間選民
民進黨的罷免主軸很清楚是「抗中保臺」,這有個很清楚的對照組,就是中國大陸對臺發動的統戰策略,也與國際民主國家立於反中戰略聯盟的地位。
反觀,國民黨普遍給人親中的和統印象,這在政治光譜上就會被認爲政治不正確,在媒體輿論上站在不利的政治風向上。加上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普遍性格較溫和,比較擅長治理國政,不懂得如何與驍勇善戰的綠營短兵相接,脣槍舌戰。
所以,在選戰策略上,民進黨採取的是先滅白營,接着單挑藍營的策略。這也就是爲何要先把柯文哲以京華城案給關押起來的根本原因。
然而,一向精於選舉算計的民進黨這次可能千算萬算也沒想到的是,利用監委調查報告以及檢調的搜索扣押,千方百計好不容易把柯文哲以莫須有的罪名給關進土城看守所至今近一年。
竟然沒想到,柯文哲的政治潔癖超乎民進黨的想像,在這十個多月的時間裡,從北檢的起訴內容就是無法找到足以讓柯文哲一刀斃命的貪污罪證,反而凸顯出北檢的押人取供及羅織罪名的諸多侵害司法人權與政治追殺的重大司法弊端。
如此司法發展逐漸激發出白營支持者小草的迴流,也慢慢吸引中間選民的關注與同情。人民逐漸感受到這是一樁徹頭徹尾由民進黨高層所策畫,用來追殺政敵的一個驚天大陰謀。
▼司法發展逐漸激發出白營支持者小草的迴流,也慢慢吸引中間選民的關注與同情。(圖/記者湯興漢攝)
這樣一個京華城案件的發展,連結上社會大衆普遍對於司法不信賴的經驗與印象,終於激發出一個更大的民怨基礎。而這個人民對司法民怨不滿的動能,足以與人民對於兩岸統獨的戰爭與主權意識相抗衡。尤其這個國家主體意識在美國川普總統的美中大交易架構下,臺灣成爲美國交易下的犧牲敏情況下,更降低其影響性。
正是由於賴清德政府藉由蔡英文八年完全執政時期,完全掌控司法檢調人事系統,藉此間接染指司法檢調的運作,導致其公正獨立性在政治力介入下可謂蕩然無存。這在柯文哲的京華城案可謂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這樣的一股強大民怨從民衆黨的內部逐漸擴散至社會上支持其理念的小草支持者。最終更是在案情更加明朗化後,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也都普遍接受柯文哲是被政治迫害。
尤有甚者,民進黨爲了打擊國民黨的罷免力道,運用不對稱的檢調偵辦手法,以不合比例的方式,辦藍不辦綠,大規模搜索國民黨地方黨部的黨公職,部分並加以羈押禁見。這讓當初民衆黨高喊今日柯文哲,明日任何人的預言一語成讖。
至此,終於成爲激發藍白合作的最堅實的基石。在選前數日藍白兩黨可謂精誠合作,戮力以赴。終於激發出最大的合作動能,終於能夠創造出此次25比0的佳績。
固然選前政府沒能普發一萬元對選情有所影響,固然藍營地方首長的賣力輔選絕對功不可沒,但這些都不會是讓此次選情跌破外界預期的主因。
綠營的敗選是輸給其自己的陰謀野心,就是想要藉由意識形態,以及操弄司法檢調,來遂行一黨專制獨裁的野心,這纔是激發近一成失算的中間選民,願意無怨無悔出來投下反對罷免票的主要原因!
▼民進黨爲了打擊國民黨的罷免力道,運用不對稱的檢調偵辦手法,辦藍不辦綠。這讓當初民衆黨高喊今日柯文哲,明日任何人的預言一語成讖。(圖/記者黃哲民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