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罷免大失敗 展現追求民主和平監督機制(劉性仁)
大罷免最終以24比0全敗收場,讓民進黨內部拉起警報,藍白合愈發鞏固,對一年多後的2026地方選舉是一大警訊。(合成圖/中時資料照)
大罷免首波立委、巿長7月26日投開票,此次共有24位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面臨被罷免的考驗。其結果24位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遭到否決。外界對此結果雖有預期,但其結果呈現一面倒,顯然值得玩味。
總的來說大罷免就是瞎折騰。民衆要的是和平。綠營的訴求都是意識形態全面抗中,與一般民衆的感受顯然有段距離,畢竟美日也和中國大陸打交道,打交道不等於親中,更何況看看綠營搞大罷免的幾位帶頭的,通通與中國大陸結下不解之緣,很難自圓其說。
針對本次大罷免結果分析,對於藍營部分,黃呂錦茹等黨部主委及幹部仍在羈押中,辦藍不辦綠的雙標讓藍營選民氣憤,但藍營免於被罷免的原因計有:
1. 國民黨上下激發危機意識發揮可動員的民衆;2. 天氣晴朗沒下雨激發藍營羣衆踊躍投票反罷;3. 臺灣理性力量充分發揮仍舊相信理性制衡監督力量;4. 基本盤結構仍未多大改變;5. 大罷免的正當性不足;6. 反映藍白基本盤要多於綠營;7. 涉及大罷免的藍營立委平時服務有績效;8. 臺灣民粹主義終究不是臺灣的主流;9. 要和平要理性要交流要維持兩岸現狀仍是臺灣主流民意;10. 藍營要角及接班人如盧秀燕蔣萬安黃國昌等慢慢浮出。
而綠營部分的敗,敗在具有爭議性的帶頭人物和公民團體,當出現雜質等超越人性的語言,無疑衝出藍營支持者的氣憤,柯文哲的一再延押,彭振聲妻子以死明志,更將民意的悲憤推至最高點,綠營大罷免沒有大成功的原因計有:
1. 綠營執政成績不佳,南部救災能力不足,對美關稅不明,普發10000現金政策反覆,不贊成又說不出理由;2. 賴清德十講成爲大罷免的敗筆,錯誤百出罵聲連連;3. 曹興誠、沈伯洋、八炯等臺獨人士爭議不斷,都傳出與中國大陸有所瓜葛牽連;4. 抗中保臺並未獲得臺灣多數民衆的支持;5. 綠營要角投入並不積極,綠營太過輕敵;6. 凸顯出綠營人才短缺危機;7. 綠營是否會出現賴清德權力受限,綠營接班人選慢慢浮出;8. 抗中保臺對臺灣民衆訴求不夠正當,對一般民衆無感;9. 綠營單方限制兩岸交流的路線是失敗的;10. 青鳥、黑熊激進衝突力量讓臺灣人民生厭恐懼。
總之,這次的大罷免就是一場政治鬧劇,一切迴歸原點,綠營白忙一場,藍營窮緊張一場,由於當選未過一半就罷免,明顯理由不具正當性;因證據不足;檢方一再延押柯文哲,顯然無法得到多數民衆的認同,一切迴歸原點,朝野都必須努力服務以爭取明年九合一選舉結果,所有議題都牽扯到抗中保臺是無法說服理性民衆的。
當戰略誤判、戰術失當,再加上天災與人禍,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政績經不起檢驗,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民衆對民進黨的一次不信任投票,對立衝突不是臺灣民衆喜好。由於賴清德總統的四講,從雜質說、史觀等都引發爭議,當賴多講一次,國民黨就多一席。賴清德在丹娜絲風災後勘災,屢屢失言,也讓藍的支持者與中間選民站出來,透過大打「不同意罷免」5字,確實達到效益。因此這次的大罷免是一場政治空轉虛耗,朝野應當趕快回到拚經濟的戰場,應當趕趕進度吧!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