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期盼520演說帶來兩岸和平契機(劉性仁)
賴清德必須跳脫同溫層,站在更高及更長遠發展的角度替臺灣找出路。(資料照/王英豪攝)
中美要對話要和解,兩岸這樣持續對立也不是辦法,雖然和平是雙向的,然而,面對賴政府一週年之際,雖然現今兩岸關係仍沒有任何的曙光,但和平主義者仍不放棄希望,期盼對賴政府及民進黨和綠營支持者仍需要思考一些問題,能否要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這是一條無法挽回的不歸路,需要深思;賴清德該怎麼說?怎麼做?恐怕要仔細的琢磨;話一出口就難以回頭,賴清德上任時以民國時期的祖國論來面對中國大陸;一年了以二戰反侵略反專制,以1949年中共建政來回應,期盼放棄對臺侵略;未來呢?文革或八九民運來說事嗎?一路走下去,兩岸無解回不去了。
首先,分析中共武力或以非和平的方式攻臺的紅線與時機是必要的;
1.當臺灣正式獨立:這是中國明確畫定的紅線,不論風險多大,都幾乎必定開戰。
2.當外國軍隊正式進駐臺灣:例如美軍在臺部署導彈基地或軍事基地,中國可能認爲臺灣被「永久切割」,不得不動手。
3.當中國大陸內部政權危機,需要透過戰爭轉移焦點:如果中國大陸經濟崩潰、內部出現嚴重政治挑戰,可能會選擇「統一臺灣」來凝聚民族主義、穩定政權。
4.中國大陸軍事能力達到碾壓臺灣與美軍的程度:如果中國大陸軍力明顯超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可能認爲成功機率高,從而採取行動。
其次,賴政府必須研析大陸當局可能採取的行動方案;
1.「灰色地帶戰爭」(這是目前最可能的方案)其採取的方案有:
(1)擴大軍機軍艦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增加臺灣防禦壓力
(2)經濟封鎖(如限制對臺出口、打擊臺商)施壓
(3)在網路與資訊戰方面加強滲透,影響臺灣內部輿論
2.局部軍事衝突,其採取的方案有:
(1) 透過奪取臺灣外島(如金門、馬祖、東沙羣島)來測試臺灣與國際反應
(2) 對臺灣軍事設施(如雷達站、防空系統)進行精確打擊,但不發動全面入侵
3.全面戰爭,其採取的方案有:
(1)發動大規模飛彈攻擊與網路戰,癱瘓臺灣基礎設施
(2)透過海空封鎖阻止美國或其他國家介入
(3)發動登陸戰試圖全面控制檯灣
全面戰爭的代價極高,因此中國大陸更可能先用「非正式戰爭手段」施壓,直到覺得沒有其他選擇時纔會真正開戰。
那麼分析,短期內,中國大陸仍傾向以非軍事手段施壓,不會輕易全面開戰。但如果「統一的必要性」超過「戰爭的風險」,中國可能不惜動武。最危險的觸發點是臺灣宣佈獨立或美軍正式進駐臺灣,賴清德正在往這樣的方向前進。
再者,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加激烈及固執,加強把美國等國際力量捲入兩岸對抗行列中;賴清德既做又說!蔡英文只做不說,或閃躲或模糊;賴清德政府一年來加強臺灣的國防建設及美臺合作,並尋求與國際盟友支持,賴清德的政策可能着重於臺美軍事合作及加強國際參與,提升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特別是在國際組織中爭取更多支持與參與機會。在經濟上儘可能與大陸脫鉤斷鏈;在文化上建構一個有別於大中華圈的臺灣文化。
賴清德內外兩面作戰。對內,「賴十七條」廣查嚴審,致力在內部尋找敵人,凡是與意見不同都是中共協力者,特別對於在野陣營的容忍與打壓已經超過民主自由的範圍。對外,賴清德拿着新兩國論,宣佈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打破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的路線,無異是把兩岸推向衝突的狀態。
那麼,兩岸是否已經符合進入「準戰爭狀態」的8個指標?「準戰爭狀態」這8項指標。包括:
一、臺灣國防部開始動員後備力量,代表臺灣政府認識到問題不是一般嚴重。
二、中國解放軍軍機頻繁越過「臺海中線」,代表「休戰默契」已不存在。
三、大陸對臺決策者發言日趨激烈。
四、大陸擬修訂《國防法》,認定「發展利益受到威脅」,將成爲開戰條件。
五、大陸頒佈《港區國安法》。
六、兩岸展開軍備競賽。
七、民進黨政府主動推進兩岸經濟脫勾。
八、臺灣增加管制兩岸往來。
總之,賴政府必須跳脫同溫層,站在更高及更長遠發展的角度替臺灣找出路,替臺灣同胞謀福祉;要越來越累加兩岸對立嗎?如果賴清德再度浪費一週年談話的契機,那麼兩岸關係的好轉遙遙無期,後續的結果難以預測。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