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主流民意“不同意罷免”,投票率成“反罷戰”決勝關鍵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5日報道,臺灣7月26日將舉行“大罷免”投票,臺灣民意基金會14日公佈的民調顯示,儘管主流民意傾向“不同意罷免”,但投票率是決勝關鍵。除非在野的國民黨催出55%以上投票率,否則難與執政的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相抗衡。

報道稱,民進黨及綠營團體發起“大罷免”,首波將在7月26日對24名國民黨民代,以及民衆黨籍的新竹市長高虹安進行罷免投票。

報道稱,在投票日倒數之際,綠營積極造勢,藍營重要領導人則利用週末假日奔波助講。雖然社會多數民衆反對“大罷免”,但綠營投票意願較高,而藍營支持者及中間選民相對冷淡。

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全臺48%的民衆不贊成“大罷免”,贊成者42%;若以24位民代罷免區爲範圍,51%的民衆不贊成“大罷免”,贊成者僅40%,即罷免區主流民意不贊成“大罷免”比例更高。

報道指出,因罷免規定是同意票數大於不同意票數,且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爲通過,故真正的勝負,仍取決於投票率的高低及最後幾日選情變化。

臺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顯示,從罷免區角度來看,若明天投票,37%同意罷免,48%不同意罷免;加入投票率後,不同意罷免的投票率是65%,同意票的投票率爲90%。

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說,同意罷免方投出90%投票率,不符合一般經驗的判斷;若綠營催出70%投票率,除非藍營催出至少55%投票率,才足以抗衡。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上週末表示,最新民調情況好很多,但30%以上的民衆還不知道7月26日要投票,很多人說支持,卻說不會去投票,“這樣就死了啦!”他呼籲民衆一定要出來投不同意罷免票。

“丹娜絲”颱風上週重創中南部,尤其臺南七股西寮裡當晚海水倒灌,很多居民都躲上屋頂。賴清德遲至11日纔到淹水、斷電數日的臺南七股等地勘災,當地民衆陳情,希望臺軍幫忙清理家園。但賴清德回以不能什麼事情都靠臺軍,居民非常失望,有人痛罵“這個政府在幹什麼”。

報道稱,臺軍此時正在進行“漢光演習”,臺當局14日纔派替代役前去臺南、嘉義協助。

國民黨籍的臺中市長盧秀燕在宣傳反罷免時,痛批賴清德慰問災區姍姍來遲,爲何不把力氣用於救災?

臺灣文化大學兼任教授曲兆祥表示,“大罷免”與美國“對等關稅”內外夾擊,臺灣政治環境如同被放在壓力鍋里加熱。但民進黨當局對“大罷免”很積極,卻消極被動應對美國關稅,賴清德還把自己綁上這輛戰車。

他說,這兩天反惡罷聲量稍有提高,但投票率還是決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