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決戰》726罷免案過了會如何? 四大QA一次搞懂

藍營近日大力宣傳反罷免。(中時資料照)

在2024年總統及立委選舉落幕後,國會呈現「朝小野大」局面,目前席次爲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衆黨8席和親藍的無黨籍2席。但近一年來朝野立委衝突不斷,更因此爆發了大罷免潮。

不過,公職罷免案背後費用相當可觀,中選會也透露,若立委罷免案以每案2000萬元計算,目前已成案的26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與1件公投案,最高共需花費約16.2億元。

然而,民進黨透過大罷免試圖改變朝小野大局面,這波大罷免是搶奪立法院主導權的機會。但究竟7月26日的投票結果,能否成功罷免藍委,而藍委又能守住多少席次?雙方「戰績」其實除了牽涉到未來的法案的推動,更左右人事案審查。

以下爲《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四大QA,供讀者快速掌握:

A:依照目前席次爲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衆黨8席和親藍的無黨籍2席進行推算:

第一種情況爲「補選前」:如果藍營被拉下12席次,那麼在野黨和民進黨席次將翻轉爲50:51。

第二種情況爲「補選後」:假如綠營拿下6席次的話,那麼在野黨和民進黨席次將呈現56:57,代表綠營在國會實質過半。

A:如果罷免案未通過,那麼到立委任期結束前,任何人都不能再對該名立委提出罷免。

A:如果罷免案通過,被罷免人應自投票結果公告日起解除職務,且4年內不得再擔任同一選舉區的同一公職人員候選人。

A:依《選罷法》第91條規定,罷免案經投票後,選舉委員會應於投票完畢7日內公告罷免投票結果。罷免案通過者,被罷免人應自公告之日起,解除職務。

前項罷免案通過後,依規定應辦理補選者,應自罷免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補選投票。但經提起罷免訴訟者,在訴訟程序終結前,不予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