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猝逝疑史迪爾氏症 前臺大醫揭診斷難處:別誤會這疾病

長榮航空近年有多次勞資爭議,圖爲長榮航空機師及空服員於桃園國際機場管制區內行走。記者黃仲明/攝影

長榮航空一名34歲孫姓空服員日前在執勤結束後因身體不適就醫,沒想到病情急轉直下,16天后病逝。根據一份長榮航空企業內部員工使用的通訊軟體Team+對話,該名空服員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候羣」。不過,前臺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發文指出,根據目前資料顯示,該名空服員「不一定是史迪爾氏症」,呼籲外界勿過度解讀。

林氏璧在個人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發文指出,他並非針對責任問題發言,而是從醫學角度解說此罕病的診斷難度。他強調,史迪爾氏症只是醫師最初懷疑的衆多可能鑑別診斷之一,最終並未獲得證實,「至少目前沒有任何人出來證實」。

根據流出的通訊軟體Team+對話,9月25日孫姓空服員表示,「醫師覺得是一個叫史迪爾氏症的類風溼免疫疾病,正式抽血X光要下禮拜才知道」。但到了10月1日,她住院時回覆,「還要繼續做檢查,還查不出來原因,免疫方面的疾病,也可能是感染」。10月10日,孫女的通訊軟體帳號由她姊姊接手管理,姊姊說「她已經昏迷好多天,很多器官嚴重受損,尤其是神經系統」。

林氏璧指出,這代表醫師雖早期懷疑史迪爾氏症這個病,但後續檢查未能確診,「這其實也不奇怪,因爲史迪爾氏症極爲罕見(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二),無特定之實驗室診斷方法」。林氏璧說明,史迪爾氏症的診斷需依賴臨牀、實驗室檢查、病程與治療反應綜合判斷,除了須符合一定的診斷條件,也要排除表現相近之其他疾病,包括感染、腫瘤、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要確診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林氏璧分析,該名空服員最後不幸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但這是很多疾病到最後的共同表現」。雖然史迪爾氏症控制不好會轉成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羣,也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但那只是衆多可能性的表現之一。

有媒體以「史迪爾氏症死亡率達3成」爲標題報導,林氏璧嚴正指出,「這個是錯誤的」。他解釋,原受訪醫師的原意是「如控制不慎出現併發症,死亡率可達一至三成」,並非該病整體死亡率高達三成。他補充,一般患者多出現長期高燒、對抗生素沒什麼反應,也沒辦法有個診斷,但若經免疫抑制治療如類固醇後能控制好的病患,整體預後還算是可以的。

林氏璧也提到,感染科臨牀上常見「不明原因發燒」(FUO)案例,即便做盡各種檢查,有時仍難找到確切原因,這對病人、家屬及醫師都是艱難的挑戰。

林氏璧最後感嘆,「其實每個人的病情是病人隱私,不管醫院後來有沒有確定查清楚,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答案」,他只是針對現有的報導抽絲剝繭一下,呼籲民衆不要因單一個案而對「史迪爾氏症」這個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有所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