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啓AI軍備競賽 三大運營商加碼雲和算力投資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張靖超 在DeepSeek熱潮帶動下,中國科技巨頭們正在大幅加碼雲和AI領域的投資,其中三大運營商尤甚。高盛在其發佈的最新研報中指出,三大電信運營商正悄然成爲中國AI大潮下的核心受益者,他們不僅將直接參與雲計算業務,還通過爲其他雲公司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從而分享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2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來到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所屬企業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當前人工智能爲代表的前沿技術加速發展,正給世界帶來深刻改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三家企業要積極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深入推進“人工智能+”,促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
產業面與政策面的雙向拉動,進一步提振了市場對三大運營商增長前景的信心。Omdia電信戰略首席分析師楊光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未來十年毫無疑問將是屬於AI的時代,而云和算力將是未來決定並拉開科技巨頭們AI實力差距的核心競爭力,而這正是運營商近三年重點投入的兩大板塊。
全面參與算力網絡建設
業界關注點重回雲和算力,離不開巨頭日前的頻頻動作。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佈,阿里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紀錄。
細窺阿里重倉“雲+AI”戰略的驅動力,來自其剛剛公佈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截至2024年12月31日)業績報告。財報顯示,該財季阿里總營收2801.5億元,同比增長8%,淨利489.45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阿里雲財季營收317.42億元,同比增長13%,公共雲收入持續兩位數增長,AI相關收入連續六個財季三位數增長。
吳泳銘表示,此輪AI爆發遠超預期,將是幾十年一遇的變革,而阿里視AGI(通用人工智能)爲首要目標。如果AGI成真,AI相關產業大概率成爲全球最大產業。因此,阿里巴巴未來三年內將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三方面加大投入。
與此同時,騰訊與字節跳動也緊隨其後。繼2025年年初將騰訊元寶轉入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之後,騰訊近期又將旗下多款產品和應用調整進CSIG,將元寶推上了App Store總榜第二;字節跳動則重新調整了AI團隊的組織架構,聚焦於通過豐富的應用矩陣爭奪用戶。
三大運營商的增長動力也正來源於此。高盛分析師郭勁分析指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營運商正從兩大關鍵領域獲益,一是客戶部署AI應用,二是以阿里巴巴爲代表的雲端運算業者對 AI 基礎設施的投入,將增加對營運商數據中心 (IDC) 和專線服務的需求。
在楊光看來,面對互聯網巨頭的相繼佈陣,三大運營商不僅是重要供應商,也是強勁對手,尤其是在雲領域,運營商近年來份額增長迅速,後來居上,加上充足的現金流與較強的營收能力,已率先在算力領域部署,這將拉開巨頭間的AI競爭大幕。
國金證券指出,當前AI發展對於基礎設施有明確而巨大的需求,標誌着國內外AI軍備競賽正式開啓,有望拉動AIDC建設加速。中原證券研報則指出,運營商全面參與算力網絡建設,處於從數據資源化向資產化邁進的關鍵期,探索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路徑,具備科技成長屬性,價值有望持續重估。
成本優勢明顯
雲計算的優勢能帶來什麼?AI大模型的落地高度依託雲計算的能力。在全球市場,亞馬遜、微軟都依託於雲業務的巨大優勢,在大模型領域構建了與OpenAI分庭抗禮的格局;在中國市場,阿里、百度、騰訊、字節跳動也依託雲的優勢,在國內AI版圖上均迅速成爲一極。這也讓三大運營商同樣虎視眈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雲計算白皮書(2024年)》顯示,從2021年起,運營商連續三年份額增長。截至2023年,天翼雲、移動雲、聯通雲的IaaS的份額佔中國公有云IaaS份額比例達到33.63%,超過三分之一。其中,財報顯示,天翼雲2023年全年營收達972.3億元,同比增長67.9%,對比同期,榜首阿里雲的年營收增速僅爲3%。而IDC調研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天翼雲、移動雲兩家國內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分別爲13%、9%,分列第三、四位,直逼阿里雲和騰訊雲。
對於三大運營商的前景,郭勁認爲,電信運營商的雲業務相比其他雲公司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首先,在IDC(數據中心)方面,運營商建有自己的IDC,不依賴外部IDC服務提供商,甚至爲其他雲公司提供IDC服務,使其雲業務的IDC開支較低。其次,運營商雲業務的帶寬成本大幅低於其他雲公司,因爲運營商使用自有網絡基礎設施,而其他雲企業需要向運營商支付連接不同數據中心的帶寬和專網費用。
據其測算,對於IaaS業務,如果使用外部IDC和帶寬,數據中心成本(IDC服務和帶寬)將佔雲公司總成本相當大的比例。以青雲科技爲例,其數據中心成本(包括機櫃、帶寬等)佔其總成本的50%—60%。
最新消息顯示,三大運營商目前在其雲業務端已經相繼接入DeepSeek。由於政務客戶約佔電信運營商雲收入的30%,因此,郭勁認爲,政務機構及大型國企部署AI大模型將明顯利好電信運營商。
押注部署智算
在雲業務爲運營商帶來崛起紅利的同時,算力的先發部署優勢,則增添了運營商在巨頭AI領域競爭的底氣。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雲明近日公開表示,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已超過880萬,算力總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對此,楊光推測,運營商作爲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主力軍,在其中應該佔比不菲,雖然近些年意圖在網絡側轉型,但算力在其投資支出傾向中仍能反映趨勢。
根據公開招標信息,2024年3月,中國聯通率先宣佈集採2503臺人工智能服務器,以加速智算中心建設。同年4月,中國移動啓動2024—2025年新型智算中心採購,包括7994臺AI服務器及配套設備,總金額約爲150億元,創下彼時國內最大規模AI服務器集採紀錄;同年7月,中國電信宣佈服務器集採規劃,總標包數量規模達15.6萬臺,總金額168億元。
同時,據天風證券統計,2024年1—6月,智算中心招投標相關事件中,運營商招標占總體招標數量的55.8%,佔據份額超過一半。“這些信息側面反映了運營商在國產算力領域部署的地位。”楊光表示。
在資本支出方面,據公開財報,中國移動2024年計劃算力網絡投資達475億元,同比增長21.5%,目標是構建“規模與技術雙領先”的全國性算力網絡,支撐全國算力網絡中樞建設;中國電信2024年涵蓋雲與算力的投資計劃額則爲180億元,其中,智算算力規模計劃增幅達90.9%;中國聯通雖未公佈具體開支金額,但提出“算網數智”投資適度超前的目標,而其2023年算網數字業務收入,已佔主營業務收入的四分之一。
根據規劃統計,三大電信運營商2024年全年預計建設智算規模達31.6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同比增長107%。其中,中國聯通預計建設14.7EFLOPS,中國電信預計建設10EFLOPS,中國移動預計建設6.9EFLOPS。
電信分析師周桂軍認爲,近期三大運營商股價表現強勁,反映出市場對其算力佈局的認可,運營商在算力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也將持續受益於未來AI、雲計算需求增長。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到2025年算力規模目標爲300EFLOPS,智能算力佔比達35%,並要求東西部算力協同發展。業內認爲,運營商作爲執行主體,承擔了主要建設任務,其機架數佔比預計隨政策推進進一步提升,這也將持續帶動其市場價值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