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職週年演說賴清德避談兩岸 學者點出3大因素

賴清德總統。(資料照/陳俊吉攝)

賴清德總統昨(20)日在就職週年演說上未提兩岸議題,但在迴應媒體詢問因應中共作爲時強調,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透過交流取代圍堵,透過對話取代對抗,朝和平共榮方向發展。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鈕則勳認爲,賴就職週年講稿未提兩岸,有3大因素。

鈕則勳昨接受《POP 大國民》節目專訪,認爲賴就職週年講稿內容沒提到兩岸部分,可能有三個因素,包括「美國態度」、「美中關係變化」以及「打虛實的戰術」。

鈕則勳首先提及「美國態度」,會不會是美國方面做了一些「提醒跟敲打」,因爲美國最在乎自己國家利益,所以對於兩岸的立場希望「有點緊張、又不太緊張」;若賴太沖,美國可能不開心,美國最在乎的是不要搞出兩岸衝突,硬把美國拉進局面,因爲會很爲難,畢竟川普會比歷任美國總統,更重視美國利益,而不想被動被拖入兩岸的局賽裡面。

第二則是「美中關係變化」,鈕則勳分析道,賴總統過去在兩岸論述上衝太兇,但現在關稅議題中,美中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改善,如此一來,臺灣會不會進退失據?畢竟不能跟美、中兩方同時開戰,沒本錢硬碰硬,因此不在演講內容做主動論述。

鈕則勳說第3個因素爲「打虛實的戰術」,譬如過去有衝的策略,像是境外敵對勢力、新兩國論、賴十七條等,而在近期網紅節目上,拋出「併購說」,各界會思考賴總統到底在唱哪一齣?包括對岸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讓人覺得「轉變也太大」,透過虛實並進的策略,與對岸做一個騷擾戰,讓對方看不出來到底哪一個論述纔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