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任將滿一週年 學者籲「蔡規賴隨」穩兩岸局勢
學者建議,賴清德總統(右)完全可以『蔡規賴隨』,既可對綠營內部交代,也不需要對兩岸施加過多張力。(中時資料照)
中國文化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建民。(藍孝威攝)
再過兩週就是520,賴清德總統就職將滿一週年,兩岸關係依舊持續緊繃。學者趙建民認爲,從90年代兩岸開展交流互動以來,目前兩岸關係進入關鍵時刻,尤其是美中臺三邊秩序出現重大變化。他建議,賴清德總統完全可以『蔡規賴隨』,既可對綠營內部交代,也不需要對兩岸施加過多張力。
中國文化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建民赴上海出席「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今天(11日)接受臺灣媒體聯訪,談到賴清德總統上臺即將滿一週年時,他表示,賴清德總統上臺後都說「蔡規賴隨」,但實際上並沒有,「賴總統上臺第一天就職演說,就是兩國論2.0版,臺灣歷史是1624年(荷蘭殖民臺灣)開始,然後提『祖國論』,今年再定義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推出『賴17條』,對臺灣內部加大力度管束兩岸交流。」
趙建民表示,看得出來,賴總統上臺不到1年的兩岸關係,倒退程度遠遠超過蔡英文總統的8年。「蔡英文總統一直到任期屆滿,她的民調都還是維持的很高,民進黨內部對她也沒有太多不滿意的聲音。因此我覺得,賴清德總統完全可以『蔡規賴隨』,既對內部可以交代,也不需要對兩岸施加過多張力。因此在賴總統就職一週年的前夕,我特別要提出來這樣的建議。」
至於美中臺三邊關係,趙建民表示,美國在拜登政府時期,已進入美中對抗格局。拜登的對中政策基本有兩大方向,一方面建構國際上的民主聯盟,跟澳洲、英國等國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強和日本、韓國原來既有的軍事安全條約,增加對臺灣在軍事各方面的關係。在所有的國際場合上,拜登基本上希望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可以和他共同發表聲明,表達對臺海和平問題的關切。一方面有圍堵中國的大戰略設計,經濟方面也做出某種程度的限制,限制高科技產業和中國大陸來往。
趙建民表示,另一方面,拜登面對中國大陸時的政策叫做「建立護欄」,不論是中美元首舉行拜習會,或是美國國安顧問和中國大陸外長王毅經常見面,一討論就是8小時到12小時,討論重點都是臺海問題。美方會跟中國大陸做很多保證,但是都不公諸於世,內容大概都是保證遵守一中政策不會改變,同時反對臺獨,而且反對臺獨的立場還不斷的加大,包括反對一中一臺,反對兩個中國。
趙建民觀察,現在美國新總統川普上臺,只在意經濟,而且是隻對美國有利的經濟,其他一概不在意。對主權安全方面,川普不排除以武力攻佔格陵蘭島,以武力佔領巴拿馬,而這些以前都是美國的民主盟邦,對民主盟邦怎麼可以講這些話?對俄烏戰爭的和解,川普也完全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換句話說,對於兩岸關係,我們很難再假設,川普一定會站在『民主盟邦對抗威權擴張』的立場上。」
趙建民指出,現在賴政府天天還在講民主聯盟對抗威權擴張,「我覺得沒有掌握到國際現實,川普已經進入另外一個里程碑了。他不分對方是民主或專制,只要符合美國利益,想打擊就打擊,例如英國、加拿大這些傳統上最好的盟邦。民不民主對川普來說不是問題,川普對俄羅斯很友善,但是對烏克蘭就不太友善。」
「因此我們的政策不能再延續過去,老是假設美國一定會站在民主臺灣這邊,幫助我們對抗中國大陸這樣的威權威脅。現在國際政治出現了重大變化,這是我們現在面對的一個局勢。」趙建民直言,「可是從賴清德總統到外交部長林佳龍的發言都非常過時,仍然停留在過去,覺得臺灣在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很重要,賴政府的國安團隊要趕快跟上國際政治的重大變化。」
趙建民直指,川普看來對臺海安全並不關心,只關心中國大陸和臺灣有沒有從美國賺了多少錢?至於臺海有沒有解放軍、會不會有什麼戰爭風險?川普從來沒有積極正面的表態,充其量只說「會考慮到嚴重的後果」,從未承諾過對中國大陸會有強制性的作爲。
趙建民引述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最近提到,自賴清德總統執政以來,解放軍在臺海的軍事活動大幅度增加,而且是針對臺灣做各種戰法的演練,已經到了沸騰的地步,「這就是非常嚴重的警告」,而前任印太司令還跟帕帕羅說,未來3年,也就是2027年以前,臺海有可能爆發戰爭,把美國牽涉進去,「由此可見臺海地區的情況,確實是前所未見的危機,賴清德總統上臺以後,甚至比蔡英文總統時期更嚴重。」
趙建民憂心,抗中政策對我們的主權造成很大的限縮,大陸已不承認海峽中線,共軍演習愈來愈接近臺灣沿海;過去8年折損12個邦交國,賴清德總統想參加教宗方濟各的喪禮都去不了;南非要求我駐館更名、遷出首都,索馬利亞限制持中華民國護照者不得進入,也不得在該國中轉,「賴政府的國安團隊要認清時勢、趕快跟上腳步,不要再持續一味抗中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