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擬修法打詐 建立銀行與 VASP 跨業照會機制
爲強化詐騙防制力道,金管會已研提《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簡稱《打詐條例》)修法,將推動建立銀行與虛擬資產服務業者(VASP)間的跨業照會機制,突破現行僅限同業的資訊共享限制,強化金流與幣流整合,有效攔阻詐騙資金流向。
財委會今考察國泰世華銀和華南銀,瞭解阻詐機制及臨櫃關懷執行狀況。會中金管會也對目前執行成果做簡報。
銀行局長童政彰說,現行《打詐條例》已建立銀行間的同業照會機制,能即時鎖定可疑帳戶並加以控管,實務上防詐成效顯著。
這項制度當初在法規設計時,即優先納入銀行同業間資訊交流,因銀行已在監理架構內,具備一致的法遵標準與作業流程。
但隨詐騙集團日益倚重虛擬資產轉移資金,「幣流」與「金流」常交互運作已成常態。
童政彰指出,目前VASP雖已納入金管會的監理體系,但當時《打詐條例》立法時,尚未有VASP專法作爲法源依據,因此照會對象未涵蓋VASP。未來隨着VASP專法上路,規管強度將進一步提升,有必要同步建立與銀行間的跨業照會制度。
VASP業者掌握虛擬資產流向資訊,銀行則具備金流端控管能力,唯有兩者即時交換可疑交易資訊,纔能有效阻斷詐騙資金鍊。建立異業照會制度,有助在第一時間掌握異常帳戶與可疑交易,強化系統性防詐。
目前行政院已着手盤點《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實施成果,並詢問各部會是否有進一步精進建議。
雖條例修正主責爲內政部,但金融相關章節由金管會主導,後續將依盤點結果,提出跨業照會相關修法建議,並配合推動納管VASP業者,正式納入照會架構。
金管會強調,跨業照會機制將成爲下一階段打詐制度升級的關鍵,有助於整合金融監理與數位資產治理,保障民衆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