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創新藥投資的核心邏輯,富國基金“一起投”4月專場策略會圓滿落幕
(原標題:解碼創新藥投資的核心邏輯,富國基金“一起投”4月專場策略會圓滿落幕)
2025年以來,在政策支持和估值修復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助推下,創新藥板塊持續回暖。展望未來,創新藥板塊的核心邏輯是什麼?港股和A股創新藥分別蘊藏着哪些投資機遇?4月17日,富國基金以“創新藥,投資的春天是否已來”爲主題舉辦了“一起投”4月專場策略會,集結券商首席分析師以及富國基金投研人員,共話醫藥板塊潛在的機會。
據瞭解,興業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段超、東吳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朱國廣、富國精準醫療基金經理趙偉、富國醫藥創新基金經理王超、富國基金投顧資產配置總監馬蘭受邀出席本次策略會。
策略會上半場由三個主題演講組成,段超、趙偉、朱國廣分別從宏觀經濟、醫藥投資、創新藥三大視角帶來了對於當前市場以及醫藥板塊投資價值的分析。下半場圓桌討論環節,由富國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劉宇童主持,和四位嘉賓共同探討當前市場潛在的投資機會。此次策略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召開,近30家平臺同步直播,備受市場關注。
展望宏觀經濟,共話創新藥投資機遇
深耕醫藥板塊投資,趙偉分享了其看好創新藥的兩大邏輯。首先頭部Biotech企業逐步實現盈利,印證了創新藥的商業化賺錢能力,疊加政策支持,當前我國有足夠大的市場讓創新藥自給自足,板塊具備較好的利潤空間。與此同時,伴隨大量FIC和BIC出海,中國新藥(藥企)正加速融入全球市場,未來全球30%-50%的市場或將是中國創新藥,市場前景可期。
展望港股和A股創新藥潛在的機遇,朱國廣表示,近年創新藥社會地位持續提升,支付端已出現積極變化。同時伴隨海外授權再創新高,國產創新藥逐漸得到海外大藥企認可,海外授權有望常態化。在國內商業化及BD出海產品爆發式增長的態勢下,多家藥企今年有望扭虧,創新藥產業的大趨勢已不可逆轉,投資中重點關注創新藥公司是否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
把握市場脈搏,解碼醫藥投資邏輯
策略會下半場圓桌討論環節,富國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劉宇童攜手券商首席和富國基金投研人員,共同探討醫藥板塊的投資邏輯。
針對國產創新藥授權合作(License-out)交易激增的現象,朱國廣表示,License-out是目前中國藥企出海探索中最爲主流的選擇,也是近兩年醫藥板塊比較重要的驅動因素,背後實則是2015年以來政策積累的成果。經過十年發展,創新藥行業已步入收穫期,License-out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展望醫藥板塊後市的投資機遇,趙偉表示,相對更關注創新藥和創新器械。管線的差異化和全球化是當前創新藥投資的重要標準,優先聚焦適應症前三家的企業。具體到投資,趙偉認爲,在國內部分醫藥賽道出現扎堆時,會適當降倉位,醫藥創新中,重點關注藥品市場空間和競爭格局。
兼具醫藥實業背景,曾從事醫藥研發工作,王超認爲,當前國內創新藥產業的“DeepSeek時刻”或已出現,兼具α和β屬性的創新藥板塊中長期超額投資機會值得關注。除了創新藥,創新器械、消費醫療以及品牌中藥等細分領域潛在的機會也值得關注。投資策略上,以精選個股爲核心,主力品種成長的確定性和空間要經的起推敲,同時適當增加一些價值和紅利類標的配置。
談及醫藥板塊在權益組合中的配置價值,馬蘭指出,消費、醫藥、科技三類資產都可以成爲組合的“穩定器”、“壓艙石”、“加速器”。迴歸醫藥本身,在當前關稅博弈、老齡化加速、經濟弱復甦的複雜宏觀環境下,醫藥行業因其需求剛性、政策支持、長期成長性高,以及低估值的特性,有望在權益組合中發揮“壓艙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