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佈手機到校管理原則草案 國中小階段集中保管
教育部說,如何平衡行動載具的使用以促進學習,同時防止過度依賴,已是一項重要挑戰。圖/本報資料照片
爲了讓智慧型手機能促進學生學習,並防止學生過度依賴,教育部今日公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針對學生最關心的「收手機」議題,草案明訂國中小應由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階段需經校內親師生民主程序討論後,以同一方式管理。
教育部認爲,在數位時代中,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已成爲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過度使用手機、沉迷於社羣媒體和遊戲所帶來的手機、網路成癮問題,成爲學校和家長共同關心的議題,如何平衡行動載具的使用以促進學習,同時防止過度依賴,已是一項重要挑戰。
教育部過往曾訂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但外界認爲應強化校園行動載具管理方式,教育部參採各方意見,於今日公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以「明確化」、「彈性化」與「分階段」管理爲重點,盼能讓學校能有所依據並因地制宜,以兼顧維護教學秩序與學生合理使用權益。
教育部說,本次修正要求適用對象及管理規範明確化,尤其學校訂定管理規範時,須包含管理方式及時間、違規處理程序、學生申訴救濟機制與彈性調整等。學校可依不同載具類型及情境,彈性調整管理或使用方式,考量教學現場管理實務,同校各班均應遵守相同管理規範作法。
教育部也規畫採分階段方式辦理,國中小應由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由學校以同一方式管理。另外,國中小訂定學生攜帶行動載具管理規範,需經校務會議通過公告實施;高中的部分,則要邀集教師、家長、學生代表以校內民主程序討論,再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始得公告實施。
教育部表示,廣邀社會各界閱讀原則修正草案、管理規範範本草案及原則修正問答說明,並提供意見,作爲後續政策推動參考,以因應數位時代學習環境變化及校園實務管理需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