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手機管理」草案公佈!入校集中保管 攜帶要家長同意

▲教育部公佈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草案,原則上採取集中管理,高中可再討論管理機制。(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各界關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草案今(21日)公佈。教育部指出,爲避免學生在校使用行動載具而影響學習,國中小攜帶行動載具到校需經法定代理人同意,高中職也準用,進入校園以關機爲原則,並由學校或各班以集中方式保管,在學習活動與緊急必要聯繫則可使用,高中職可另訂定管理規範,但應邀集師長及學生代表召開會議,共同討論管理機制。

教育部今天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公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從今天起到6月1日對外進行意見徵詢。該草案提及,爲有效管理校園內行動載具的使用,訂定「校園行動載具使用管理規範」。修正重點在於「明確化」、「彈性化」與「分階段」管理,讓學校能有所依據並因地制宜,以兼顧維護教學秩序與學生合理使用權益。

教育部指出,爲有效管理校園內行動載具的使用,維護學校的秩序和學習環境,參考各方意見,研議強化校園行動載具管理方式,以關機爲原則前提下,再強化必要管理方式。

根據教育部公佈草案,中小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應經法定代理人同意,高級中等學校得準用。中小學攜帶行動載具到校後,應由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職則由學校以同一方式管理,且高中職訂定管理規範時,應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各方代表召開會議,學校可依學生所攜帶不同的行動載具類型的使用樣態差異,共同討論適當管理及使用規範。

教育部指出,學校可依不同載具類型及情境,例如課堂臨時學習活動或個人緊急必要聯繫等,彈性調整管理或使用方式,並可依教學現場需求制定各校管理規範。各校所定的管理規範,每三年至少應檢討一次。根據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表示,爲了讓青少年有一個更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教育部訂出規範,也會尊重學校訂出的規範與辦法,原則上進入校園後手機集中管理,像是建立如「養機場」的統一集中管理方式,預計今年9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