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國防供應鏈 卡美脖子 稀土成北京談判籌碼
江西省贛縣的一座稀土礦。(美聯社)
大陸商務部9日連發多個公告,6個跟出口管制有關,1個涉及不可靠實體清單,在出口管制部分,有4個涉及稀土。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關鍵礦物安全計劃主任巴斯卡蘭指出,這是中國首次採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即便僅含有微量中國生產的稀土,或使用中國開採、加工或永磁體技術,外國公司出口磁鐵時,都須獲得中國政府批准,本規定也適用於含有至少0.1%源自中國稀土元素的外國生產稀土磁鐵與特定半導體材料。
此舉也是中國至今最針對國防產業的一步,任何與外國防衛產業相關的公司,將在很大程度上被拒發出口許可,軍事用途也預期會被自動駁回,影響外國國防供應鏈。
巴斯卡蘭示警,這將嚴重衝擊美國國安。因爲稀土對包含F-35戰機、戰斧飛彈、雷達系統、潛艦、無人機等防衛技術至關重要,美國生產這些武器的速度已落後,同時中國又加大擴張彈藥製造,並以美國5至6倍的速度取得先進武器平臺與裝備,只會讓美國防衛產能更脆弱,使中國能在印太區域緊張時刻,比美國更快擴張軍事能力。
在新規下,用於高端先進技術,包含14奈米以下半導體、次世代記憶體晶片等的出口許可,需經中國官方逐案審查,申請公司可能需提供終端使用者、技術規格或是使用領域等細節,讓中國官方有理由延遲、拒絕或有條件出口稀土,有效對先進運算和防衛技術至關重要的稀土全球供應鏈上,加上戰略控制層。
另據港媒香港01分析,在《公佈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的附件,提到含有稀土相關物件價值比例達0.1%以上的,想要出口就需通過官方許可,這是爲堵上一些國家當「中轉國」的可能性。
此外,對於許可的等級,列出「原則上不予許可」,針對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申請,以及向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和關注名單所列的進口商和最終用戶。文章分析,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技術獨步天下,高效提煉能力目前只有中國有,已形成技術壁壘,「能讓中國更好的去卡美國脖子,讓這種卡脖子成爲談判桌上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