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動工...中捷藍線土建工程可望明年動工 力拚2034通車

臺中捷運藍線高架段期中報告審查會議。圖/臺中市府提供

臺中捷運藍線機電工程6月26日開工,市府持續推動土建工程,共分3個標案,高架段細部設計期中報告已於8月完成審查,地下段設計也正推進。捷工局長蘇瑞文表示,土建工程3標可望2026年陸續動工,其中高架段進度較快,將率先動工,預計全線2034年完工通車。

臺中捷運藍線橫跨臺中港到臺中火車站,全長24.78公里,共20個車站,包含8個高架車站與12個地下車站與綠線成十字軸,被視未來捷運路網中最關鍵的路線。

捷運工程局指出,捷運藍線機電工程已動工,土建工程分爲高架段(B1~B8站)、地下段(B9~B14站)、地下段(B15~B20站)3個標案。

捷工局長蘇瑞文表示,高架段細部設計今年5月完成決標後,設計單位利用4個月提送期中設計成果,並邀集捷運專業領域專家及專案管理廠商聯合審查,簡化審查程序,並加速完成審查,預計可於年底前完成細部設計期末審查,緊接就可工程發包,可望在2026年動工。

蘇瑞文說,高架段位於海線地區,工程需克服大甲斷層地質風險、沙鹿陸橋改建等挑戰,其中B1站位於臺中港濱海段,將採抗風、抗鹽設計;自B09站起進入市區,爲地下化區段,需克服狹窄道路施工、臺鐵古蹟保護,採用潛盾機土壓平衡工法,減少對地面交通的影響。

蘇瑞文提到,捷工局也借鏡綠線營運經驗回饋,針對橋樑垂流髒污、排水、防潑雨等項目進行設計優化,並導入偏心墩柱,以提升道路車流效率。另考量臺中地區卵礫石層特性,最大礫石直徑可達1公尺,且土壤強度與滲透性高,具高度特殊性,已將調查成果回饋至設計,確保基礎結構安全與施工品質。

臺中捷運藍線高架段地質補充調查。圖/臺中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