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丨重慶這個園區,用綠色低碳招商引資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瞰樓頂,一片片藍色光伏板熠熠生輝;草地上,處理後的工業廢水澆灌土地;園區通勤,綠色公交安靜環保;園區燈光,綠色照明覆蓋全部公共區域。

8月12日,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中,記者來到重慶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區。“重慶市首個園林式工業園區”“中國綠色低碳示範園區”“國家級綠色園區”……項項殊榮,透着對綠色的執着。

“綠色低碳,也是招商引資的資本。”園區發展中心主任劉裕晴說。記者在這裡尋找答案。

低碳轉型,收穫實打實的綠色收益——

正值夏季,重慶海康威視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屋頂的5萬平方米光伏組件,實現了“自發自用、餘電上網”。

“這只是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海康威視相關負責人說。在園區幫助下,空調冷卻塔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預計年省電10萬度;老舊燈具替換,預計年省電5萬度;實施工藝改造,減少電裝加熱爐加熱量,取消爐內無用載具,年節約用電80萬度……

“這些舉措幫助企業降低15%—20%用能成本,形成可量化的綠色收益。”劉裕晴說。“當下園區提高新增產業項目准入要求,設定單位增加值(產值)能耗和碳排放水平等准入門檻,倒逼產業升級。”

目前,建橋工業園區已完成9家企業屋頂光伏建設,總裝機容量達17.2兆瓦,組織重點耗能企業進行節能診斷,完成園區內51家企業設備更新和節能技改。截至2024年底,初步估算,園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和規上工業企業重複用水率分別達到91.7%、89.4%。

擦亮品牌,吸引低碳環保產業集聚——

重慶水務環境集團所屬三峰環境集團的英克耐爾製造中心內,機器人忙碌,焊花四濺。核心產品鍋爐膜式壁堆焊,可使鍋爐更耐高溫煙氣腐蝕,讓鍋爐使用壽命延長至10年以上。

三峰環境總控中心大屏上,各地垃圾焚燒發電廠情況實時顯現。三峰御臨項目排放指標可控制在歐盟2010標準限值的10%內,“我們採用煙氣淨化新技術,實現超低排放,是目前代表全球領先技術水平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重慶三峰環境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盧鍾妮說。

不只國內,更向海外,三峰環境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目前已簽訂越南河內塞拉芬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印度艾哈項目等多個訂單。

截至2024年底,三峰環境累計處理垃圾超1.24億噸,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336萬噸、爲地球新栽樹木14.8億棵,累計提供綠色電力445億度。

“綠色低碳理念深入融入產業規劃、能源管理、資源利用和品牌塑造,園區把環保責任轉化爲招商優勢。”劉裕晴介紹,“把低碳產業做成品牌,把品牌做出規模。去年低碳環保產業年產值增長20%左右,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建橋工業園區是重慶工業“含綠量”的一抹縮影。目前,重慶已建成170個國家級綠色工廠、16個國家級綠色園區,國家級綠色工廠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9.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9.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