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治沙 “綠”了荒原丨活力中國調研行

01:18

近日,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團深入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在中廣核科右中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現場,光伏板下生長着黑麥草、狗尾草等優質牧草,形成一副“光伏+治沙”融合發展的生態圖景,既鎖住了流沙,又創造了經濟價值,讓這片曾受風沙侵擾的土地重新煥發活力。

科右中旗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吉仁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該地沙化比較嚴重,植被蓋度不足50%,經過生態治理後,植被蓋度已經達到70%以上。

一片光伏板,鎖住萬畝沙。該項目創新採用“草光互補”新型生態治理模式。利用光伏板的遮光降溫作用,促進沙地植物生長,減緩沙化趨勢,完成治沙面積1.13萬畝,有效改善了科爾沁沙地的生態環境。昔日的沙地,如今正逐漸變成一片綠意盎然、固沙增收的生態經濟複合區。

“光伏+治沙”,推動沙地變成綠野,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新能源發展,成爲守護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經濟日報記者:孫亞軍 餘健 視頻剪輯:袁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