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氫能重卡到零碳船舶,探訪東方氫港“綠”變丨活力中國調研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嘉興報道近年來,我國對氫能行業的重視不斷提高,作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氫能產業已成爲新一輪區域競爭的熱點賽道。在活力中國調研行的走訪過程中,記者來到了浙江乍浦經濟開發區(嘉興港區)。

早在2018年,嘉興港區便前瞻性切入新能源賽道,着力構建以綠色化工新材料爲根基、航空航天與氫能產業爲雙翼的“1+2”產業格局。作爲嘉興氫能產業的示範區,嘉興港區依託自身富集的工業副產氫資源與多元應用場景,正加速氫能全鏈條佈局,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東方氫港”。

嘉興港區位於上海南側、杭州灣北岸,是嘉興市主要開發區之一,已建立一小時交通網絡。2024年嘉興港位列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第60名,憑藉海河聯運優勢,成爲推廣氫能重卡和船舶的理想地。

截至2025年5月,港區已投運100輛49噸級氫能重卡,單車加氫15分鐘即可實現450公里續航,較燃油車降低運營成本15%。這些“零碳物流動脈”每年減少碳排放近1萬噸,節約燃料成本300萬元。未來計劃將港區物流車輛全面替換爲氫能動力,2025年目標投運300臺,打造全球最大氫能港口運輸集羣。

同時,港區還啓動了64標箱氫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舶的研發,搭載2套240千瓦氫燃料電池組,續航約380公里。目前,氫能船舶已建好,正在聯調聯試,將用於乍浦港到下沙港的內河運輸航線,未來還將進行運營示範和效益驗證,打造綠色氫能內河集裝箱運輸專線。

“我們碼頭現在這幾年的發展也是綠色環保。”浙江海港嘉興港務營運操作部乍浦分部經理助理楊向東告訴記者,港區的傳統運作模式也在加速革新,已全面推行“散改集”作業:無論是銅金礦、煤炭等貨物,均先以散貨形式到港,再統一轉換爲集裝箱進行後續運作,有效降低了散貨作業對環境的影響。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拓展清潔能源應用場景,爲碼頭綠色運營再添助力。這些環保舉措不僅是集團重點推進的戰略方向,更切實爲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