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蓄水量270萬噸 中央評估進行壩體降挖減災

花蓮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目前蓄水量270萬噸,壩高約40公尺,壩體約40萬立方公尺,滿水位蓄水約270萬噸。資料來源/農業部

花蓮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是昨天上午9時臺8線靳珩隧道西口175.5公里旁的舊路發生邊坡崩坍造成立霧溪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今天凌晨2時30分,堰塞湖水開始溢流漫淹至臺8線靳珩隧道西口路面。

農業部表示,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體體積,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0.2%;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高度200公尺,壩體土石體積2億立方公尺,蓄水量9100萬噸;燕子口堰塞湖壩高54公尺,壩體土砂體積4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270萬噸,蓄水面積約12.3公頃,回水長度約2300公尺。

壩頂比公路高,發生壩頂溢流前會先溢過公路,沿臺8線靳珩隧道往東流,至隧道口魯丹橋時再回流至立霧溪,若於1小時內發生潰壩,下游河寬約100公尺的錦文橋水位會擡升5公尺。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可能影響範圍包括臺8線、下游左岸臺電立霧機組及右岸富世村聚落湖水已從臺8線靳珩隧道東口持續穩定溢流中,繞過土石堆積區迴流至立霧溪主河道,對下游衝擊已 降低,仍須持續注意後續雨勢變化。

農業部表示,今天上午7時由林業保育署與廠商進入現場勘查,進行便道開設作業,預計從新臺8線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臺8線,以抵達壩體進行後續降挖及安全評估;同時,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也抵達現場,展開精密測量並再次估算對沿線設施、聚落的影響,提供即時、精細的防災決策依據。

氣象署表示,輕度颱風風神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影響臺灣的時間爲19日至21日,主要降雨區爲北部及東北部,須留意短延時強降雨導致積淹水災情。

花蓮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目前蓄水量270萬噸,壩體體積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0.2%,中央正評估進行壩體降挖減災。資料來源/農業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