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到陸家嘴精選丨DeepSeek開源周啓動 發佈FlashMLA助推GPU算力極限;阿里加碼投資雲和AI基建 大摩上調評級並將目標價至少翻番;高盛:...
①阿里加碼投資雲和AI基建 大摩預計阿里雲收入三年內翻倍 估值1400億美元
阿里巴巴昨天發佈公告稱,計劃未來三年將投入至少人民幣3800億元(530億美元),用於建設雲計算和AI基礎設施。雖然隔夜阿里中概股隨美股跌超10%,但上週日,摩根士丹利上調阿里巴巴評級至“超配”,目標價從100美元上調至200美元,樂觀估值更達300美元。大摩坦承,此前低估了人工智能驅動的雲計算需求激增,以及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的韌性。大摩預測阿里雲收入將在三年內翻倍,從2025財年的1180億元增長至2028財年的2400億元。阿里雲的EBITDA利潤率將從2025財年的約20%提高到2028財年的約35%。大摩預計,在基礎情景下,阿里的分拆估值(SOTP)爲每股200美元,其中雲業務估值爲60美元/股(對應5倍EV/銷售額),結合阿里已發行股票數量,阿里雲市值爲1400億美元。
評論員徐廣語:阿里巴巴近期股價的強勁表現源於多重因素疊加:1)業績超預期:淨利潤同比激增333%,核心驅動力爲雲智能集團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13%)及AI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三位數增長;2)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3800億元加碼雲與AI基建,規模超過去十年總和,強化算力佈局與開源生態;3)電商復甦信號:淘天集團客戶管理收入增長9%,國際電商收入同比增32%,顯示核心業務韌性;4)估值修復預期:摩根士丹利等機構上調評級,認爲AI驅動的雲業務增速及電商利潤回升尚未充分定價。
東北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郭峰:中國資產重估,港股科技股領漲,A股具有補漲機會。
②DeepSeek開源周啓動 首日發佈FlashMLA引爆H800性能
昨天,DeepSeek正式啓動“開源周”,計劃連續五天每天開源一個項目。首個開源項目爲FlashMLA,這是一個針對英偉達Hopper架構GPU優化的高效MLA解碼內核,對H800芯片的內存帶寬提升效果顯著。在優化後,H800的內存帶寬可以達到3000 GB/s。這一性能表現是傳統方法的2到3倍,並且遠超H800芯片的理論帶寬上限(600 GB/s)。這意味着FlashMLA能夠極大地提升H800在內存受限場景下的性能表現,它被認爲將重塑AI推理效率的天花板。此外,DeepSeek的開源周計劃也激發了市場對中國AI創新的樂觀情緒,推動了中國科技資產的重估。從板塊看,包括AI應用、電訊及設備、智能駕駛等行業都備受資本追捧。
評論員徐廣語:DeepSeek的開源周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展示,更是對AI行業協作模式的革新。FlashMLA作爲首日“王炸”,通過極致的工程優化和開源共享,爲AGI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幾天,隨着更多代碼庫的開放,AI技術普惠化進程或將加速,而DeepSeek有望成爲開源生態中的關鍵標準制定者。這一行動也提醒行業:在算力瓶頸逼近的當下,算法與生態的協同進化可能比單純堆砌參數更具戰略價值。
東北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郭峰:DeepSeek崛起加速AI應用推廣,3月份科技股仍是A股主線。
③蘋果宣佈史上最大支出計劃 將在美投資5000億美元並增2萬就業崗位
蘋果公司宣佈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並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崗位集中在研發、硅工程和人工智能領域。蘋果透露,其投資計劃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在休斯頓建立全新的服務器製造工廠,生產支持Apple Intelligence的服務器;在密歇根州成立供應商學院;以及加大對美國現有供應商的投資力度。此外,蘋果還將把在美國的製造基金增加一倍,達到100億美元,以支持本土製造業和芯片生產。
評論員徐廣語:蘋果這次投資本質上是應對特朗普政府關稅威脅的權宜之計。但這一決策面臨雙重風險:一方面,美國人力成本高昂、供應鏈配套不足,可能削弱運營效率,臺積電在美建廠成本已比臺灣高50%的案例便是前車之鑑;另一方面,5000億美元重注押注AI、芯片等前沿領域雖能強化技術優勢,但過度迎合政治訴求可能扭曲企業長期戰略。
東北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郭峰:AI主題熱點擴散,消費電子週期邏輯有望加強,可以適當關注。
華安證券電子行業週報(2025-2-23發佈):蘋果將於4月更新AI功能中文版,蘋果AI智能的加速落地,或將帶來端側蘋果產品和蘋果產業鏈的迭代機遇。
④高盛:低軌衛星市場將起飛!未來十年年均增長20%
隨着全球通信需求增長,低地球軌道衛星技術成爲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高盛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將發射7萬顆新衛星,是目前在軌衛星的十倍,整體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150億美元增加到2035年的108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0%。低軌衛星技術將支持遠程醫療、機器人出租車、增強現實等新興應用,還可填補全球約31%未接入互聯網人口的空白,未來還將與6G網絡結合,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發展。
評論員徐廣語:低軌衛星正成爲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其戰略價值體現在三方面:1)低軌星座可構建全球無縫覆蓋的通信網絡,彌補地面基建缺口,爲6G時代提供關鍵基礎設施支撐;2)衛星遙感與物聯網結合,可實時監測地球生態、交通物流等動態數據,形成數字孿生地球的重要感知層;3)低軌道資源具有稀缺性,各國正加速搶佔頻軌資源。但需警惕太空碎片引發的“凱斯勒效應”,這要求技術創新與太空治理同步推進。未來低軌衛星將重構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其發展需平衡商業利益與太空可持續發展。
東吳證券國防軍工行業點評報告(2025-2-15發佈):我國航天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衛星互聯網等新興星座的建設、大運力低成本趨勢正引領商業航天開啓新時代,建議關注思科瑞、西測測試、蘇試試驗、高華科技、中科星圖、上海瀚訊、海格通信、九豐能源等。
⑤大摩、小摩齊發聲:看多美股 不建議低配
儘管美股今年表現落後於全球同行,標普500指數僅上漲1.73%,且彭博跟蹤“七巨頭”的指數出現下跌,而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漲近9%,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近12%。但華爾街頂級策略師認爲,這種局面不會持續太久。美股著名空頭、摩根士丹利策略師Michael Wilson如今轉爲看多,他預計資金將重新迴流美股。他強調標普500指數是最高質量的指數,具備最佳盈利增長前景,他認爲現在斷言資金外流趨勢將持續還爲時過早。摩根大通策略師Mislav Matejka也指出,大型科技股增長前景趨緩對美股整體表現構成重大阻礙,但只有在美國盈利增長持續落後於全球其它地區的情況下,他才能支持全面看空美股的觀點,小摩並不建議低配美股。
評論員徐廣語:1)美股高估值的結構性風險:當前美股估值(標普500市盈率約22倍)處於歷史高位,其核心支撐源於以AI、半導體爲代表的科技領域絕對優勢(如英偉達、微軟等“七巨頭”貢獻標普500近46%回報)。但這種高度集中帶來市場的脆弱性,如果中國在AI等關鍵領域加速突破,可能動搖美股科技霸權根基,導致其估值體系重構。2)當前美國正面臨“經濟放緩+通脹頑固”的滯脹風險:2月服務業PMI跌破榮枯線至49.7,消費者信心指數創15個月新低,但5年通脹預期卻升至3.5%的30年高位。這種環境下,美聯儲既難通過降息刺激經濟(全年預計僅降息2次),又需要應對關稅政策可能推升的通脹壓力。
東北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郭峰:美股回調,中概股崛起,外資增配中國資產,A股春季行情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