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一約三會”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晨光熹微,雨絲如塵,湖南沅陵縣五強溪鎮唐家坪村民印聖穿着透涼的褂子坐在門檻上,看着乾淨的院舍屋落,心裡踏實敞亮。

“整修村部和水庫,公路旁邊安路燈,村裡開會講新規,辦紅白事不攀比……”他哼唱着自編的快板,一板一眼,把近兩年村裡新變化唱得明明白白。像印聖來這樣的老百姓,正在用最樸素的方式記錄着五強溪鎮的變化,這變化的背後,是一套不斷完善、持續推進的鄉村治理模式——“一約三會”,正在滋潤着這片土地。

2023年,五強溪鎮聚焦合併村以及脫貧村治理得更穩更好,選定唐家坪村作爲試點村。從開屋場會聽民意,到邀請老黨員、村民代表集中討論,將村莊發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鄉風文明等村民普遍關心和高頻反饋的內容納入本村村規民約,寫進規章制度,村裡採用“三上三下”的方式反覆徵求意見,從牆上走進心裡,既合村情、又順民意,村民參與公共事務,從觀衆變成主角,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村內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躍升至90%以上。

“兩年前村裡制定了村規民約,大家人人遵守,最後發現風氣好了,受益的是我們自己。去年我的人情往來開支不到1000元,這要是在過去,每年至少要1萬多元。”75歲的馮志甫老人感受深切。規矩是村民所立,爲村民所享,過去紅白喜事動輒幾十桌、攀比成風,現在不僅節儉爲先,而且誰辦得文明、誰帶了好頭,村裡還會專門公開表揚。

“以村規民約爲墨,繪就鄉村善治新圖景。”唐家坪村黨支部書記郝傑介紹,2023年以來,唐家坪村大力開展沅陵縣鄉村治理試點建設,推行“一約三會”模式,堅持黨建引領,細化村規民約,突出村民自治,抓實源頭治理,建成長效機制,不斷激發村民自治活力,共繪新時代農村善治畫卷。

一個試點跑通了,其他村自然跟上,2024年,金銀池村接棒試點,今年擴大到柳林汊、荷花坡、蔣家溪、五強溪社區等四個村居,真正實現從“一村試水”到“片區開花”。

種一路花海,美一山淨土。7月30日,金銀池村部側周花開正好,人在景中,村在畫中。該村坐落在五強溪鎮西南部的高山叢嶺之上,爲市級“美麗團寨”示範村,被譽爲“雲端上的美麗人家”。

村民舒紹興是出了名的“苦人”,但更是村裡的“硬漢”,他因幼時意外導致腿部殘疾,妻子和母親也都是肢體障礙,家裡四口人,全靠他一個人撐着,卻堅持每天騎着三輪車打零工、種黃柏,自願捐出自己微薄積蓄,支持幸福資金建設,他說:“前些年村裡人也幫過我不少,現在村裡搞這個幸福協會,是用來慰問老人、獎勵學生、幫助困難戶的。我雖然不富裕,但我覺得這個錢花得值。”說這話的時候,他剛從自家黃柏地裡回來,汗水浸透了背心,臉上卻依舊是質樸的笑容。

2024年,金銀池村在剛遭受“6.22”洪災災害創傷的前情下,在幹部引路、制度引導、羣衆響應的合力之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基層治理步入正軌、羣衆風貌全面向好,村級服務能力、羣衆滿意度雙雙提升,據瞭解全村215戶中有98%主動加入幸福協會,籌資30.8萬元,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空前高漲,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議事、參與監督評議,真正實現“村裡的事大家議,村裡的美大家建”。

2025年,五強溪鎮人大主席團在原有經驗基礎上,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羣衆的優勢,推動落實“一商一擬一定一推廣”“四個組織”工作法,定好鎮內村規民約制定、完善與執行監督的“標尺”。從先把羣衆想說的都說出來,再到組織法律工作者、村幹部把意見變成條文,通過代表大會正式審議通過,最後藉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微信羣、短視頻等方式宣傳推廣,讓村規民約不僅“有章”,更加“入心”。

“步好‘一盤棋’,科學規劃全域治理路徑,吹響‘一聲號’,黨羣聯動引領文明新風,立準‘一把尺’,民主議定夯實治理根基。”五強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聰介紹,近兩年,五強溪鎮在唐家坪村、金銀池村試點推行鄉村振興“一約三會”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強化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充分發揮羣衆積極參與,將繼續推進鄉村治理的提質增效,繼續加強黨員黨性教育,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讓羣衆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確定村規民約內容,並在全鎮積極推廣。

在五強溪鎮的治理故事裡,從點到片,從試點到全域,從幹部主導到村民共建,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村規民約制定更加規範,羣衆議事更有制度保障,文明新風日益濃厚,村民從“聽命令”變成“提意見”,從“看熱鬧”變成“做主角”,從“守規矩”變成“講自覺”,在潤物無聲中,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麗鄉村畫卷,已在腳下土地徐徐展開。(馮奎 向雅麗 向怡凡)